课题 | 解决问题(二)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本课时主要教学的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两点: 1.关注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据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分数乘法为基础,借助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新知。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提纲,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6分钟) | 1.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复习内容。 (效果检测1题) (2)找出这道题的关键句,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3)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2.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如果把题中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 1.(1)读题,获取相关信息。 (2)分组讨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3)在练习本上列式,并交流、订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一堆沙子用去200 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下多少吨? | |
二、探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5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4,组织学生交流信息。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提示: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2)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3.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4.引导学生尝试解答,说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5.指导学生观察两种解题方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1.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1)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2)小组讨论交流,从关键句中获取数量关系。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自学成果。 (1)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册数是去年图书册数的12%; (2)今年的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图书册数; (3)今年的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1+增加的百分率)。 4.小组合作,用两种方法解题,并交流、汇报。 方法一 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方法二 1400×(1+12%)=1400×112%=1568(册) 5.小组讨论两种解题方法的异同点,全班交流。 | 2.填空。 (1)从“已经完成了20%”可以知道没有完成的占( )。 (2)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0%”可以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 3.某村去年收玉米2800 kg,今年比去年增产10%,今年收玉米多少千克? 4.根据线段图列式计算。 | |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 1.完成教材91页1、2题。 2.新城小学开展废纸回收活动,五年级共回收废纸87.5 t。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回收20%,六年级共回收废纸多少吨?(结合题意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教育) | 1.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2.找出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通过讨论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解答。 | 5.一捆电线用去20 m,剩下的比原来的75%少5 m,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解决问题(二) 方法一 1400×12%=168(册)……原有图书册数×12%=增加的图书册数 1400+168=1568(册)……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图书册数=今年的图书册数 方法二 1400×(1+12%)……原有图书册数×(1+12%)=今年的图书册数 =1400×112%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