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初中思品合作探究课的教与学探究


基于网络的初中思品合作探究课的教与学探究
【摘要】简要阐述了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课的基本内涵,以苏教版七年级《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为例,阐述了基于网络合作探究课的教学实践操作流程、简析和意义。
【关键词】合作探究课、概述、网络、实践操作、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这类合作常见于在一节课上,小组内小范围内。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思品课突破课堂、跨越地区、不限时间的大合作,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课概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初中思品的学习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教师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面对问题情境,积极思考、探讨,相互切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先进的、有创意的教学方略。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精选案例的教学实践操作流程及简析
以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为例。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如果单靠教师找一些材料来讲授,往往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有限。而采用基于网络的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上网搜集某一个方面的文化素材,一起利用qq群交流合作,一个团队制作成PPT展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了解到了各地的文化习俗,感受到了世界文化习俗的多姿多彩,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第一课时:组建小组,搭建网络平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1、组建小组,布置合作探究任务
教师在网络教室授课,下发合作探究活动方案表,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七个方面,选择一个课题,组成6~7人的团队。团队成员前后围坐,讨论、填写方案表中的相关问题:确定团队名字、项目名称、总负责人、合作分工情况(组织协调人、收集整合资料人、形成报告人、制作PPT人、展示解说人)。
(评析:这次成功合作的第一步,课堂安排15分钟,充分讨论分工。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明确才可以合作顺利。)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学生课内外合作探究
在网络教室里,教师先提前创建了一个“文化习俗多姿多彩”的QQ群,请学生加入该群,修改成真实姓名。要求学生,根据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七个方面,组织协调人建个该组项目的QQ讨论组,邀请教师和组内成员加入。
在QQ群内,教师以发公告的方式,对项目探究中,共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说明。学生也可以在群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QQ讨论组内,细化任务。如衣食住行组,成员先讨论组内收集资料的分工,2人负责收集服装资料、2人负责收集美食资料,2人负责收集建筑住房资料,1人负责收集出行工具资料。接下来,他们各自网上搜索各类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发到讨论组,由收集整合资料人负责筛选,提供给PPT制作人。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因课上时间有限,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课后,学生继续上网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在QQ群内,QQ讨论组内合作探究。直到课件制作完成,设计好展示解说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Powerpoint幻灯制作,学生已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对一些视频、图片插入动画效果等操作,画面的美化,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评析: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利用QQ群,讨论组,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Web浏览器、QQ等工具,在网上获取知识。学生还利用Web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人人互动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利用网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是一种有效可操作的教学方式。)
两周后的第二课时:展示成果,综合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小组由展示解说人,通过PPT课件,展示项目研究的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师生利用探究活动评价表,就成员参与情况(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参与度高、主动性强)、资料收集情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明确、材料精选)、PPT制作情况(内容完整、材料简明、字体清晰、画面精美)、汇报展示情况(表述清晰、语言流畅、互动性强、时间控制)、项目亮点点评及收获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学生的活动收获体会:
【衣食住行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各地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文化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我们很期待下一次这样的活动。
【礼仪规范组】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各个国家不同的礼仪规范,使开拓了视野,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风土人情组】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了许多知识,充实了自己,懂得了解各国的礼节民俗。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化,希望还会有这样的活动安排。
【婚丧嫁娶组】这次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各国的婚丧嫁娶,增加了许多知识,充实了自己,懂得且了解各国的结婚的礼仪。
【宗教信仰组】世界是个大家庭,连接着你、我、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灿烂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组成我们永远的家!
【娱乐爱好组】看了这么多各个国家的娱乐爱好,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想亲身体验一下这些国家的娱乐爱好!
【节日庆典组】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活动,让我们主动去了解了很多节日。
(评析:师生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编辑资料,汇报展示,进行任务合作探究。学生自己领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基于网络合作探究课的意义
(1)构建了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乐学。
基于网络合作探究课,围绕课程主题,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探究,突破教材,突破传统课堂,教师讲授的方式,激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开放、互动的课堂状态。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让他们爱上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了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善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探究式学习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1年版)》特别强调的学习方式,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在网络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过于的干涉,只做基础的操作指导,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如何搜索、下载、共享资料,都要学生互帮互助,学生自主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参加学习活动。既能使成绩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又能使成绩差的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人人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索与体验中实现成长。
(3)锻炼了创新、交往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博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要求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的意识,有的甚至存在害怕失败,不敢竞争,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
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学习,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小组成员能否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合作的情况。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互爱互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现代的初中生,需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教师在初中思品课中,积极实践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改新课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 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
[4]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贾雪梅 杨改学.《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J].《中小学电教》2005.2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