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一堂好课,应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应体现在师生间、生生间、课本、课件、板书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上,这些课堂元素不应是给人单站孤立的感觉,而应融为一体,也因本着这一原则上我的课件制作忽略了同行们提出的字号、底色问题,只想着这一课是党红色革命的开始,所以采用有华表的红色幻灯片版头,影响了课件效果。
评课结束后,我反思本节教学,重新理顺思路,个人觉得本课难点解决得并不完美,如果不在学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却又南下广东,而秋收起义放弃了攻打大城市长沙的目标,你认为南昌、秋收起义给党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教师再做稍微点拨,学生会更易理解并得出:照搬苏联经验,夺取中心的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应结合国情,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样也为后面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学习作了铺垫。
同样在学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和井冈山会师后,如果我的引导语言这样设计可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是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开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全国陆续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大屏幕出示)燃起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大屏幕出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到位,话不说不明,这节课出现的毛泽东思想理论: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课本上没有出现,以初二学生知识积累程度和年龄特点来看,学生自己是总结不出来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印象才能深刻。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一节八年级的历史课,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所以在讲述时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反应良好。因这一时期发生历史事件繁多,所以采用课件教学,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提高他们识图、分析、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整理归纳,也培养了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此外,我安排了较多的互动环节,这样做,可以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
如果说这节课我有哪些进步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我的教态越来越自然了,能够比较好的用姿体和口头语言去表达我向转达给学生的知识。第二:这一次我的教案每个部分相对于前一个教案,在前后内容的连接上都自然多了;而讲课的内容也相对丰富了,加入了一个历史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很认真的听,达到了我想要达到的效果。第三: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我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我将不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从而,完善自己的不足。
顶.支持,路过!
有反思才能有进步,吾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