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教后记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反思整个课堂,我努力创设情境,积极组织引导,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帮助淘气包装送给舅妈、舅舅、外婆、外公的礼物”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1个长方体引入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到包装2个、3个、4个相同的长方体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整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叠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去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包装4个芦笋茶盒子时,我更是大胆地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让持不同包装方案的同学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断形成共知,课堂达到了另一高潮。老师在此时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激励性评价单一等,有待今后继续改进。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今天是我第一次外出讲课。虽然是到镇里去的,但是我却格外紧张!带着这些不安和紧张我还是讲完了。也许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取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和综合应用”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的价值。《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结合生活中笑笑到商店买礼物时,她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出包装学问。从而引入新课,这样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测、发现、验证等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地引导学生对包装一盒、两盒、三盒磁带盒的包装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要摆放出包装方案,还要对这些包装方案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找到最优策略。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并能更好地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于小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当学生通过“一一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后发现其实不用计算通过观察就能得出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尽可能地重叠大面的面积,那么减少的面积就最大所以包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最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实对于包装的学问不仅仅只考虑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因为这一些问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时还要根据包装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有的要考虑到便于携带或美观等等。
本节课也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在接近下课尾声时,过于紧张,都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激励性评价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中下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有待今后继续努力改进,不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得好好地调整自己!
小包装,大学问——《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堂设计,我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有效问题。
上课伊始,我提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收过礼物吗?”学生回答了自己收过的礼物后,我便让学生欣赏精美的礼物。师:“那么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到哪些数学问题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起来,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怎样才能把礼物包装好,使礼物更精美?”,“包装礼物要用多少包装纸”,“怎样包装更节约包装纸”等等。我便点明课题:“其实包装礼物中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节约包装纸的角度来研究包装中的大学问。”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因为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
二、操作实践活动,探究有趣问题。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以便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包装1盒糖果”、“包装2盒糖果”、“包装3盒糖果”和“包装4盒磁带”这些内容。包装一盒糖果,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为前面已学过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学生只要计算出一个糖果盒的表面积,就知道需要多少包装纸。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大部分同学计算出表面积是950平方厘米,所以需要950平方厘米包装纸,有个别同学提出,如果用950平方厘米包装纸是不能包的,因为包装纸会比表面积多出一些。对此,我肯定同学的想法,同时告诉他们,在计算包装时,我们都接头处忽略不计。“包装2盒糖果时有几种包装方案?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用纸?”学生只通过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是很难把摆放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的。在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肯定迫切需要比想象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放、比较、交流,给予他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让他们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当学生体验解决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我就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最优策略,通过探究最后得出:重叠面越大,其表面积越小,所用包装纸越省。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和渗透分类思想。
三、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指出: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在探究4盒磁带的包装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把大面重叠后包装方式最省纸。在引导学生对这一结论进行质疑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因为4盒磁带的包装中有6种方案,出现大面重叠的情况有3种方式,即6个大面重叠、4个大面和4个小面重叠、4个大面和4个中面重叠。这么一来就很难从直观上比较,则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这里我采用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四、激励性评价,寻求最佳方案。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在老师的眼中也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和赞赏。这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机会。所以,当学生在验证“包装2盒糖果”时,我对用计算表面积的方法验证的孩子说:“你们真聪明,通过计算证明了我们前面的猜测是正确的”,对用推理方法证明的学生说:“老师很欣赏你的善于思考问题”。这样用类似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并坚持欣赏每一位学生,学生就能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深入思考与创新的极大热情。
总之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在探索、尝试、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