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课后反思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三)》教完了,虽然这节课我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我还是感到不尽人意,学生虽然会计算分数乘分数,可是对于算理还是理解不够透彻。这节课下来,自己感到在以下三方面要加以反思: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分数乘分数为什么要通过折纸来研究?我原来的理解是通过折纸、观察折痕和数份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算理,既为什么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实际是数出来的)。的确,我对整体“1”的考虑略有欠缺,这一难点未予以重视,因此学生即使会计算了也不清楚为什么折纸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其次教师没有利用图形语言不够。教材中几次出现了让学生折一折,在纸上涂一涂的活动,像1/2×1/2,3/4×1/4,再一个是1/3×1/4和2/5×1/3,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去动手并加以指导。课后同年级一位教师和我有一个共识:“1/2×1/2的折纸过程学生一定要非常清楚,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学生是先算出结果再折纸的。”  
    还有,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有两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二是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也进一步体会了分数乘法的意义。  
五年级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 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 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三)》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难点是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后,教材先以古代名题引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接着开展 “折一折”的活动,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教学本节课后,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已有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等过程 ,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发现。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法则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计算,不过适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抚顺市大自然小学 数学学科 常颖
分数乘法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法(三),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有了一定的认知:
1.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和其作用。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2.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从“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到“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一个飞跃教学中。如何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教学呢?
1、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孩子乐于探究,课始,从古代著作引入“为什么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会永远截不完呢?”既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2、相信学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听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课上教师充分尊重孩子们说的权利和做的权利,开展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体现了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
3、数形结合,巧妙突破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如何有效的引导呢?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两次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图形语言的直观性这个特点,引导孩子们探索、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即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重将操作过程、图形语言和抽象的算式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把四分之三乘四分之一用图形表示出来,为孩子们发现和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铺好了道路。有了图形的帮助,孩子们就有了思考的拐杖,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就不再是机械的操练和模仿了。
4、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才能让孩子们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留足了操作的时间,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更感受到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联系的过程,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后记
《分数乘法(三)》是分数乘法这一单位的第三个课时,主要是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开始,我以唐僧分西瓜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接着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过程。紧接着,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张,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我先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张折出“3∕4×1∕4=?”这一问题。在一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个式子,有点不知所措。此时,我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并请一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方法似乎更让其他同学懂,学生说得也很清楚。一位学生这样说:“我先在这个长方形纸张折出3∕4,接着1∕4就在刚才的3∕4进行折。”一位学生说:“3∕4×1∕4=?表示3∕4的1∕4是多少,也就是在3∕4中折出1∕4。”最后,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式子的特点,及之前的预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计算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节课,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都能容易理解与掌握。但是,在对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借助动手操作折一折,能初步地掌握其意义。这几节计算课,我都发现计算课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懂得计算,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其意义,接着在其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