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作者及工作单位 温华玲           藤县藤州镇礼秀小学
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7 07:23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生活事例导入,揭示本课课题
    谈话:小华的妈妈上街回来,带回一些东西,想平均分给小方、小华姐弟俩。(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糖果共12颗)现在,小朋友替小华的妈妈先分苹果,可不要偏心啊!
1、 把1个“苹果”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提问: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方、小华,你会分吗?
    2.把糖果平均分。提问:把这包糖果平均分给小方、小华,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提问:这里的1/2表示什么意思?(摘要板书)引导小结:把糖果平均分给小方和小华,我们是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1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
    (2)说一说。
    交流分法。演示:把1个“苹果”对折,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议一议。
   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理由。
(4)学生演示分“糖果”,    并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是这些糖果的几分之一。
    (5)反思:把糖果平均分给小方和小华,我们是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两个1/2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糖果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糖果的个数
二、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强调:这里的"4"表示的是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总共有4个桃子。这里的"1"表示的4份,而不是有1个桃子。
    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2、引导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
(1)小组讨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2)思考: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3)动手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三、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自主在书上填一填。(2)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核对结果。
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四、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
提问: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       说说对分数的认识
(2)       找生活中的分数
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糖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1/2。
分糖果                 1/2        6颗糖果
猴子分桃               1/2        2个桃子

教学反思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创设生活实例,请学生帮忙小华的妈妈分苹果,发现苹果是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事例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2后,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1/2。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让孩子们从生活中的事物,抽象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助于学生以后对分数的深入研究。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