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所以说课稿本身没有太多要求,更多的是对说课者在口述过程中的思路和条理要求比较更多一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章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内容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和函数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不等式的学习,顺理成章。
本节课通过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由此说明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量与量之间的一种重要模型。同时,初步渗透根据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本节的关键点应放在学生是否会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了八年级后,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城里八年级学生的普遍性问题。现阶段学生不喜欢只有理论的东西或简单的说教,有故事情节即情景题目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关于不等关系的相关知识,另外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或数学模型的形式,并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经验。知道生活大量存在着不等关系的量,了解“大于”、“小于”等符号的用法和意义,能比较两数的大小,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这些都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前提下,以及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水平,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②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③能用实际生活背景和数学背景解释简单不等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等关系,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教学重点
①通过探寻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认识不等式。
②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
3.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在讲述不等关系时,我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即以探究研讨法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层层渐进的问题,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感知正确鲜明,印象深刻,很好的完成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2.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懂文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两大转变,即: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本节课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先在小组内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间合作交流并汇报,展示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四.教学媒体及资源准备
1. 教学资源
《不等关系》PPT课件。
2.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整合点角度说过程
1.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师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导入新课。通过这一活动,希望学生体会不等关系如相等关系一样处处存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探究的品质。
2. 问题提出
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对比来工作的。那么,如何用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呢?在总结前面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出该问题,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亲身体会到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再思考该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活动探究
用两个情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一个情境是两根长度均为lcm的绳子分别围城一个正方形和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l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第二个情境是铁路部门对旅客携带的行李规定及计算树龄进一步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为后面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积累素材。
4.猜想归纳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关系式都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由此可知: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学生自己总结出不等式的概念,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5.小结及板书
在课堂总结中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一二三”:一个概念不等式;二种思想:建模思想、最优化思想;三个注意:一要注意“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等关键性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仔细审题列出合理的不等式,三要注意观察生活,让数学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样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然后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
5.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题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的重要模型之一。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事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通过列不等式,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
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材分析: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
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本章教科书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合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是众多而复杂的,但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他们有大小之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和函数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问题,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不等式的学习,顺理成章。
教学重点:
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建立不等式的模型。
教学关键:
在引入不等关系时,建立在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以类比
的思想来学习,顺理成章;在可以比较大小的两个不等量中有大于或小于。要注意是左边大于右边还是左边小于右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索精当点拨.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不等”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适时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精当的点拨使学生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升华。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学习小组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扳过手腕吗?
生:扳过。
师:力气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相互间比过身高吗?
生:比过。
师:一样高吗?
生:有一样高,有不一样高。
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
师:这些例子中都蕴含着一种不等的数量关系. 其实生活中除了
等量关系,更多的是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及其应用.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2.1不等式》教师板书课题。
师: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先来看一个故事:
《狮子和老虎的故事》
森林里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由于饥饿出来找食物吃,但它们却因为领地问题而发生争斗。这时它们找到了智者来评理,智者给它们每人一根等长的绳子,由它们自己圈出自己的领地。结果狮子用这根绳子圈出了一个正方形领地,老虎用这根绳子圈出了一个圆形的领地。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谁圈出的领地更大呢?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 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 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cm 的地 方作为测量部位. 某树栽种时的树 围为5cm, 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 。 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 超过 2.4 m?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
生:设这棵树至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得3x+5>240
活动目的:通过运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解: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
依题意得:5+3x >240
不等式的定义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如下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 连接的式子
叫做不等式,(特别的,不等号还包含“≠”)。
三、牛刀小试。
1、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 0 ;
(3) x 的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2、铁路部门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有如下规定:每件行李的长、宽、高三边之和不得超过160cm 。设行李的长、宽、高分别为acm 、bcm 、ccm ,请你列出行李的长、宽、高满足的关系式
四、课时小结:
1. 这节课__________
我发现了生活中__________
我学会了__________
使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2、 请你思考:生活中如果没有“不等关系”会怎么样?
五、作业:
A 组:课本第38-39 页知识技能第1题,联系拓广第4题.
B 组: 课本第39页问题解决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