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后记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应贴近生活,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历史教学终极价值目标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三年的历史教学我基本是应试教育的追随者。即使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普遍开花的时代,我校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从婴儿期的4211已成长为亭亭玉立的1214的今天,我依然固守自己的授业理念,更别说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将经验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所以我习惯课堂上直接将一些重大事件经验教训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录在书上。而学生也只为了记而记,对这些文字蕴含的经验和智慧无动于衷。课堂缺少活力和生命力,而作为教师把这种结果一律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然后心安理得于自己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习惯。
最近我校举行了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有位教师将新课程对历史的要求在教学中较完美的体现出来,同时将历史教学终极价值目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得以很好实现。这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在农村实现素质教育不是不可能,而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对历史事件及其经验教训感同身受,从中获得智慧。
今天的赛讲课,作为失败者,痛定之痛之后,有了新的收获:除了上述的感悟之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通过以上的尝试探索,我发现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教学内容故事化,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于情感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  在本课教学中,能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本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比较浓厚,我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以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目光来看待问题。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一是除了自生的心理素质之外,课前没有做最充分的准备是导致本课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关键因素。
二是教师驾驭自生情感的能力较弱,造成教学环节失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是没有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体现,教师讲授过多,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落实。课堂不是展示个人魅力的地方,应该是提升学生素质的舞台。
四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励赏识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评价语言和形式过少;学生主动讲或探讨的力度还是有所欠缺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评课,学生反馈及自身查找,为今后的的教学找准努力方向:
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当务之急必须提升专业知识,丰富而系统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
二、将学习进行到底。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理论学习。首要的是研读《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其次是教学法的研读,三是利用网络进行相应补充。在有效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课堂的生命力。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走进他人课堂,进行身边学习。上课之前和同组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和探讨将合作进行到底。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给自己找借口,不将教学效果中不如意的因素推给学生,我一定将学习进行到底,做一名对学生成长有用的老师。“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反思
?
2012年11月27日,在本校上了题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节县级初中历史教学观摩课,在课前进行了网络集体备课,全县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指导,问题设置,教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应该说对本人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课前研讨及教后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领。
在集体备课中,许多同仁就本人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们的思路和见解无疑对本课的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共有杨军、童燕、钱玉宁等8位教师提出建议,很多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只是流于形式而且难于实施,其实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认为关键是集体备课如何实施(形式的有效性)?老师们对集体备课的态度与认识(教师的重视程度)?就本次网络集体备课形式而言,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老师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把教师集体的智慧融入一起,形成集体智慧。专家的引领也是教师成长道路过程中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及多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也可以提升自己,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二、反思不足,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就本节课而言,观摩的教师指出了本节课的许多成功之处,但是我更多注重的是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导入新课未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新课学习,对史料的挖掘不够深,历史教学缺乏故事,教学中缺乏高潮等,这些建议对我以后的教学一定会带来帮助。
通过本次公开课教学,对我的触动很深,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认真思考,研究教材,注意细节,认真反思。下面谈谈自己的四点体会。
1、一节好课或成功的课要有自己的思想(思路)。如果按部就班或按别人的教学思路上课,上的好只能说是达标,我们不力求节课要创新,但是在课前我们一定要思考这节课我怎么上,比如,对课标内容的解读,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活动的设置,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内容的细节把握,对学生的需求是多数还是少数学生等等,就我这一节课而言,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我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安徽芜湖历史),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在介绍南京大屠杀时我引用了日本教科书和网络资源来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我设置了填一填,比一比,联一联,试一试,练一练五个环节。在突破本课两个重点问题(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采用了联系对比的方法来教学。
2、教学目标的地位,这里主要指三维目标。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我想更要侧重思想性,情感性。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是一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方法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一定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前我们要研究课标,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渗透,我通过三个方面问题来实现的,一是抗日民族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习;二是学生报道南京大屠杀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从而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信念;三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并没有深刻战争行为,不断制造事端,做出不利于两国友好的事情,作为中学生要发奋学习,勿忘国耻,增强忧患意识。
3、注意细节问题。细节决定一切,一节课的教学;宏观上要看整体,微观上要看细节。教学细节的内容很多,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思路的清晰,具有灵活性、层次性、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过渡是否自然,首位呼应。二是语言的表述是否科学,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术语。三是教学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情、坐姿、动作、见解、习惯、性情等,也是教学中常见的细节。关注细节,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智慧,是教师教学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也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的成功之处都是表现在细节上,教学设计的细节,师生互动的细节,操作创新的细节,应对学生的细节等等。
4、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这可能与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有关。这里的课程资源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网络信息、图片、录像、影视作品、历史文献、时事政治、纪念馆、教育基地等,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起重要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经常说教师不能用教材教教材,要跳出教材教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种新的课程观,不能将课程资源与教材等同起来,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学经验,反过来也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
教学随笔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生活引入课堂之中,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只有让学生体验历史,才能使学生理解历史。历史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回归现实。
在本课教学中,能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比如讲到“卢沟桥事变”从一位日本老兵跪在卢沟桥上作为引入,让学生知道学的历史与现实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不知道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无法理解这个日本老兵跪在卢沟桥上的原因。再如讲到“南京大屠杀”时,围绕这段历史,补充日本当局修改教科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复活。联系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通过抗日英雄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的探究题以“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为主题,给日本学生写一封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历史材料,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中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学生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比较浓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以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目光来看待问题。
教学反思 在导学《“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课,我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传统历史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改革精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重知识的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过程体验化,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掌握课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密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注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日本歪曲侵华史实、否定南京大屠杀和对我国钓鱼岛的企图又激起大家的愤怒。但教师不忘提醒学生区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态度,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体现“民族精神”和“世界和平”两个主题。努力将历史课堂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罪证等第一手资料。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进行“课外觅史”,使历史课堂得到延伸和拓展,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要注意把握课堂的节奏、控制学生的情绪,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方法要辅导、在尝试新理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点拨要恰到好处,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度”。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教学反思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节课,是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两个事件来阐述日本的侵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抗战。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的。
第一,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梳理完成,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较好。
第二,在教学中能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特别是教学难点,通过图片展示与学生的组内探讨,突破中日关系的发展问题。
第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自主记忆——组内探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第四, 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现得很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斗志。并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摒弃前嫌,维护世界和平,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共同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好,激励赏识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讲解得多,学生的自主记忆时间少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备课与学生管理,争取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