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方案:
1.教师方面 :个别教师对英语教学任务上的不明确,导致的教学实践中易出现混乱。
2.学生方面 :学生初步具有或已具有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引导,学生 自主接受知识,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
3. 教学方面: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
4. 教材方面 :各年级修订后的教材共同点都是大大增加阅读量,每册课本知识点扩展而课时却要削减。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逼迫我们思考、寻找与传统不一样的教法。
二、阐述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是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课型以开放式为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其出发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前期准备:
(一) 英语教研组长:针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反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校本教研主题、目标,涉及有针对性的研修方案。为工作的时效性,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的原则。这次教研的定位是: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依此为一个基点与平台,通过探讨探究,促进共同成长。 2、真实性原则。我们推出的年轻教师的真实的原始的课,哪怕略显稚拙却能追求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3、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说教,紧密结合研究性学习理论,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执教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一课三议”或“两课一评”的教学研评模式,设计体现主体的研究课、典型课例分析。
体现一:“两课一评”备一课书,整体评价。
体现二:“一课三议”一节课全部或部分细节备课组执教教师三备、三议、三改。
(三) 组内教师:对课例进行研讨、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在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活动目的:
(一) 通过本次“一课三议 两课一评”校本教研活动探索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建立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相应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 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学校英语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 在教研组中进一步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积极打造学习型教研组。
三、活动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 主要研讨内容: 课堂乃是研究性英语学习的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哪些方法、途径,怎样贴近学生需要。 (1)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合学生吗?为什么? (2)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那些方法较为成功?交流经验,达成共识。
(二)实施过程:
1、备课,上课
各备课组安排2名教师围绕主题组织2节研讨课,由上课教师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整理,形成教案,并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具。观摩课教师除了写出教案外,还要按要求写出说课的说课稿。说课稿的内容包括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课标教材、说教情学情、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研讨课是2位老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
2、听课
参加教研研讨的教师都要围绕下述内容听课。其内容要点是: 你认为“应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哪些方法、途径怎样贴近学生需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容要尽量少而精,陈旧的、微小的细节可以删除,避免“照本宣科”,提倡师生交流,扩大课外补充的容量。讲解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交流,学生没有说到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指出,并讨论理解。一篇简单的课文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交流中可以补充。
3.评课、总结、反思
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指出一、两点值得学习和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组长总结评课,总结课堂的成功之处,成为全组共享的资源,找出课堂的不足之处。上课教师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教案,并再次同上一节课。各位英语老师针对主题有侧重地评课。最后,每位教师撰写活动的反思或体会等,形成教研组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或教训,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