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正比例》一课,让我深切体会到数学问题针对性的重要。
本课,我的设计如下:
出示材料一: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和面积与边长的表格。
出示材料二:汽车的行驶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
略
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材料三:买同一种苹果,质量和应付钱数的关系表。(表格及问题同材料二)
根据预想,学生可以通过材料一中体会不同的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通过材料二和三,发现有些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都是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并且比值一定。接着引出像材料二、三这样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正比例。
在小组作业纸的反馈中,发现学生对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我预想相差甚远,表现在对比值一定没有注意。有几组回答路程是3km3km的增加时间是1小时1小时的增加,有的回答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只有两个小组写出了我预想的答案。当然他们的发现都没有错误,但对本课而言,要认识正比例首先要知道两个量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也只有认识这点,才能更好体会正比例的意义所在。
课后,我作了思考,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没有其他太大问题,关键问题应该出现问题3中。问题3指向不明,开放程度大,未能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对问题3进行收缩,比如“在变化的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有什么变化?”。
通过本课让我明白,有时候封闭问题比开放问题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