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学通中学习了浦东新区林苑小学陆志英等几位老师讲授的“游戏化教学”,鉴于英语学科特有的,展现语言交际与运用能力的特点,游戏,也往往融合于英语课堂教学中。那么,对课堂上的游戏化教学,应该用什么样的评价手段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呢?结合最近读到的几本书,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小学,过程性评价以及表现性评价比较普遍。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做出判断。这里所说的“评分规则”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标准化测试。表现性评价就是由于标准化测试评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协同工作、沟通能力和学科理解方面,而应运而生的。
上面的表格较为直观地显示出表现性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地方:它需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和实践的信息,不仅要学生学习的成果,更需要观察其学习的过程,多方位地进行评价。
在陆老师的讲授中,也提到表现性评价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是论文写作,可以是展开某学科的具体研究,可以是一个艺术表演。
我想到英语学科中的课堂展示环节,就是非常明显的带有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但是,课堂展示环节并没有纳入评价学生学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老师会采用发贴画、学豆、奖品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但是这些手段往往会带来“贿赂”学生的诟病。
表现性评价提倡将课程和评价进行整合,也就是实现在开发课程的同时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价设计,让评价引领教学。在我们开发课程时,或者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清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应该能做什么,我们希望学生有何种表现,我们想要评价什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期望是什么。
表现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能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表现,提供有关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反馈,能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对教师而言,得到了学生能做什么更好的反馈,关注到了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的步骤或过程。
尽管如此,依据英语新课标要求,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真正相结合的学校还是太少,能纳入学生学期总成绩的就更少。这也是高新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英语口语测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因。口语测试我们已经坚持了5年,效果显著,在省级赛事中学生的表现一年比一年好,老师们的感悟也很多。
将评价镶嵌在课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