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材说明
教科书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科书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因为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必须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也要联系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样安排教学就比较顺利。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稍困难些。教科书注意加强实际操作,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建立“倍”的概念,把几倍与以前学过的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圆形,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使学生明确求12是3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因此,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只是说法上不同,在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这样,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练习题的编排,先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和以前学过的题的混合练习,使学生掌握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此外,还注意带着练习已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4、例5,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15题。
2.教学第71页例4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6根。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二行的小棒不要一根一根地摆,而要2根2根地摆,要让学生看到第二行一共摆了3个2根。(2)第二行第一次摆的2根小棒要和第一行的2根小棒对齐。(3)第二行的3个2根,每2根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间隔大小要适宜,要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3个2根。摆完以后,问学生:第二行摆了几个2根?学生回答第二行摆了3个2根。进一步说明: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有3个2根,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教师还可以在第二行再添2根,紧接着问学生:现在第二行有几个2根?是第一行的几倍?以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3.教学例5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个圆片要紧挨着)。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想:第一行摆的圆片是几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为什么?怎样挪动第二行的圆片可以看清楚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如果第二行摆12个圆片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4.在做教科书第71页“做一做”中的习题时,要注意问学生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红花下面,仿教科书上的样子画弧线,清楚地看到10里面有5个2,所以红花是黄花的5倍。
5.教科书第72页例6,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解答这一应用题,关键是把几倍的概念同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教学时,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的什么条件,求的什么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图得出:小鸡有12只,小鸭有3只。要求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就要看12里面有几个3。12里面有4个3,我们说12是3的4倍。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12÷3=4。
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4后面不要写“倍”字。
6.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先要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再提问:第一条线段长多少厘米?第二条线段呢?8里面有几个2?所以第一条线段是第2条线段的几倍?
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要求台灯价钱是台历价钱的多少倍,就要求24里面有几个4。
第3题,要使学生明确12里面有几个6就是12是6的几倍。
第7题,要让学生认真分析要求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第8题,做完以后还可以问:儿童伞比大黑伞便宜多少元?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数量可以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第16*题,让学生认真观察题里给出的3个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编出两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7.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因为除数是6,商是4,所以看颠倒了的被除数是24,原来的被除数应该是42,正确的商应该是7。
教材说明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安排了复习题,让学生把每句口诀填完全。通过复习( )七二十一和五( )三十五这两种不同的思路,为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例3的插图(7组飞机,每组3架)和三个算式(3×7=21,21÷7=3,21÷3=7),进一步说明如何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式题一共13道,集中反映在练习二十第1题里(缺少7÷1)。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编除法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3,完成练习二十中的第1~9题。
2.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回答:有几组飞机?每组几架?一共有多少架?再让学生写出算式3×7=21,并说明用哪一句口诀来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问:有21架飞机,平均分成7组,每组几架?有21架飞机,每组3架,可以分成几组?分别让学生列式,并说明怎样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求商。
然后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1题,看能不能仿照例题的方法用口诀求出每组题的积和商。学生初步会用7的口诀求商以后,就可以做“做一做”的第2题,使学生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进一步巩固熟练,同时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悉。练习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各用哪句口诀。
3.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使学生对本节中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式题都得到练习的机会。练习时也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各用哪句口诀。
第2题,是除数小于7,商是7的除法练习。一般来讲,这样的题要难一些。解答的思路是想7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第4题,要求学生先根据每组给的三个数,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然后再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使学生对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有个初步认识。
第9题,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弄清楚一共有多少人,有几组,每组有几个人,然后再让学生编题。
第11*题,答案如下:
△=7    ○=4
教材说明
这一部分主要是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教材仍然从准备题入手,在同数相加的基础上,利用数三角形(每条小鱼图由7个三角形组成,共7条)得出7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再通过例2的两个乘法算式(7×42=8,4×7=28),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题都是用同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来计算。这样,又一次复习了乘法的含义和口诀的来源,使学生会用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在“做一做”和练习中,除了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题,使学生对7的乘法逐步达到熟练外,还适当带着练习解答前面学过的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和例2,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1~13题。
2.教科书在本节的开始安排了准备题,每次加7,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从而得出:
教学时,要根据教科书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加一加。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1个7是7,2个7相加是14,3个7相加是21,4个7相加是28……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3.教学第64页例1时,要利用书上的插图(也可以放大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一面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一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如把7条鱼的图用纸盖起来。讲到一条鱼由7个三角形组成时,先露出一条鱼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写在下面。
7×1=7    一七得七
然后露出两条鱼,讲两条鱼由2个7共14个三角形组成,接下去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7×1=7    一七得七
7×2=14    二七十四
再陆续露出3条、4条……每增加1条,让学生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填完以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含义。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又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乘法口诀。
4.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口诀的来源和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后,要能熟记每一句口诀还要加强练习。由于口诀的句数逐渐增多,学生记熟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容易同已学的口诀混淆,如“六七四十二”说成“六七二十四”。为此在练习时要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联想。如:哪两个数相乘得“42”?哪两个数相乘得“24”?7×6=42,6×7=42;6×4=24,4×6=24,通过这样的练习,防止学生口诀记混。
教科书第65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题,要让学生说一说2~7星期各有多少天。借助月历的直观性,帮助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第2题,要让学生先说每一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计算,着重练习计算得正确。第3题,使学生知道怎样利用前面的口诀推想出后面的口诀,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句口诀不好记,怎样能够帮助记忆。开始练习时,可以按顺序背口诀,以后就要注意打乱顺序,让学生看到口诀的前两个数就能正确地说出乘得的积。在学生正确地说出口诀以后,再逐步提出速度的要求。
5.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口诀。
第3题,可以用学具卡片第7页给出的圆形制成学具,供学生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做这种练习。
第8题,要求把口诀填完全,是为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的。注意经常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6.教科书第65页的数学游戏,可以让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一句口诀中相乘的两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这种练习比顺着背口诀难一些,但对提高计算速度有重要作用。这种练习形式可以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比较生动活泼,而且简单易行。因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内进行练习,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