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期末复习资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分子模型的建立:
(1)物质可分,许多现象可以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分。
   2.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空隙。
   a.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b.酒精与水互溶,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a.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b.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a.固体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引力的存在;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斥力的存在;
   c.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具有同时性。
3.用分子模型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1)固体:分子间距较小,有规律排列,只能围绕某点振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体:分子间距较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有一定的体积,而形状不确定。
(3)气体:分子间距为液体的10倍以上,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静电现象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单质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金刚石;
     (2)化合物分子:有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水;
     (3)原子可分: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数量相等,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1)现象: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2)带电: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即称为带了点。
   3.两种电荷:
     (1)富兰克林定义: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1)原子可分,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时间:1911年英国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2)理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告诉运动。
(3)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m。
(4)物质的组成:
2.近代物质微粒发展
 (1)分子:阿伏加德罗(意)1809
 (2)原子:道尔顿(英)1808
 (3)电子:汤姆生(英)1892
 (4)质子:卢瑟福(英)1919
 (5)中子:查德威克(英)1932
 (6)夸克:盖尔曼(美)1961
3.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利武器。
四、宇宙探秘
1.认识宇宙的历程:
 (1)古代人:观察星空,绘制草图,命名星座。天圆地方论。
 (2)地心说:托勒玫。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符合神权统治思想。
 (3)日心说:波兰、哥白尼。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太阳旋转,受到教会迫害。
 (4)近代:借助天文望远镜不断探索,认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恒星也在运动,天空有无数的星系也在运动。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2.量天尺的单位之一:光年:光仔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光年=9.461×1015m
3.宇宙从何而来:
 (1)宇宙爆炸学说:
    早期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极不稳定,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爆炸,涉及到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温度则相应下降,到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2)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a.气球膨胀,任意两点距离都在增大。
   b.多普勒效应:物体远离,声波波长变长。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