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答案有对错,思考无对错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现象,但是学生的思考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学生动脑思考了,就会有所收获。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懂得保护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不要因为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而打击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上周进行的周测考试出现了这样的错误现象:20÷4=5的意义表示什么?按照我们刚刚学过的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但是这个算式还表示什么,学生却写成了有20个,每5个一份,能分成4份,这个答案显然错误的。因为按照包含分的分法理解应该是除数是几,就是每几个一份。也就是除数表示包含分的每份数。这样学生就会理解除法算式中的第二种分法就是20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5份。
因此我引导学生用20个圆片进行分一分,摆一摆,那么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如果是每5个一份,分成4份和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分法。
那么如果20个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4份表示的分法就和前面第一种分法不同。因此在纠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摆一摆,引发学生共同思考,让纠正错误的过程成为彰显错误价值的过程,对学生也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对待学生的错误如果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对待错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甚至逃避不讲,那么学生的头脑里就只有答案的对错,就缺少了因辨析错误而思考的乐趣和探索的精神。
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这段话:“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而不只是一种数学素材走进学生的。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能丰富多彩。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
有些习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出现了审题错误,比如:有12个小朋友,坐在2辆车里,一辆车坐7个小朋友,另一辆车坐几个小朋友?这道题很多孩子只看到12个小朋友坐在2辆车里,于是就直接想到用我们刚刚学过的除法算式12÷2=6去解答。而没有看到后面的条件一辆车里坐7个小朋友,那么另一辆车里只能做12-7=5(个)。
对于这样的错误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画图。低年级孩子还是多借助图形这个直观工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减少出错的机会。
还有这样的习题:一根木头长度为10米,把它每2米锯一段,全部锯完,一共要锯几次?
这道题出现错误最多的地方就是直接用10÷2=5,然后写出一共要锯5次。这就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理解锯的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导致的错误现象。
为了减少这类习题的错误,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读题理解题目意思,一根木头为10米,把它锯成长度为2米的小段,就是把长度为10米的木头分一分,每段都是2米,是平均分问题。因为10里面有5个2,因此可以锯成5段。
那么每段长和锯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呢?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这个知识点,我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从示意图中学生可以看出,每锯一次能得到一段长度为2米的小段,锯最后一次时能得到两小段,锯的次数=锯的段数-1,因此需要锯5-1=4(次)
结合生活情境,带着孩子们探索数学的奥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错误的观念,不要再逃避错误、掩盖错误。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错误,慎重地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甚至发现错误背后的价值并加以利用,那么学生从中学到了“错了之后怎么办”的积极、正确态度。
比如上周周清考试中6÷2=3,读作(   ),学生看到读作,竟然写成了六除以二等于三,这样的形式。这时候就要纠正学生应该读成6除以2等于3。注意6和2在除法读作的过程中应该读成数字,而不是汉字。学生的认知往往不够完整,看来学习这个词,“学”只是学生听懂了方法,但是真正学到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练习,“习”——数飞也。学生还要像小鸟学飞翔一样,需要从反复巩固练习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手到擒来的技能。
每当看到差错来临是,让我们怀着好奇心去看待,作为老师一定要引导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试图弄明白:难道这又是一次我们再深入学习的机会?难道这又是我们走向另一种成功的助推力。或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才能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让我们的理解更加透亮明晰。
新区春华学校 黄春丽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