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资料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出示:范进中举(图片与故事)明确:明清知识分子的典型 | 通过《范进中举》初步感受清明清科举对文人的精神毒害 | 以故事导入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一则通俗形象 |
环节1:学道缘何不识苏东坡? | 范进故事2:学道不识苏东坡?问题:阅读教材P12-13和图册P24,小组探讨:1.范进缘何不识苏东坡?这说明了什么? 2.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补充材料:1. 关于“杀鸡为黍而食之”的八股文: “其或为公鸡欤?抑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材料2:清代讽刺诗: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3:【美】伊佩霞著赵世瑜译《剑桥插图中国史》:就考试的思想与文学内容而言,明朝的考试是以狭隘著称的。考试的全部内容只能出自朱熹注释的四书。这种对某一学者的解释的强调,是学习和打分变得简单明确,但却把儒生们的备考与精神生活分离开来,备考也与文学发展日益分离。特别是1487年以后,所有文章都要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写。 总结:顾炎武:八股之害 | 1.阅读教材,梳理知识。2.合作探究,明确知识要点3.重点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思想钳制,文化专制,奴化臣民) | 贵为一省学道却无知到连苏轼都不知晓,巨大的反差刺激学生去思考深层次的原因。明清科举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的发展使选拔人才成为奴化手段,但是科举制作为寒门士子实现社会抱负途径的历史作用还应引导学生予以肯定。 |
环节2:士人缘何不闻窗外事? | 问题1:除在人才选拔上实行奴化政策外,明清时期还有哪些文化专制的措施?(结合教材与图册,举例说明)补充材料:乾隆四十二年《字贯》案(因无所避讳而引发的血案) 问题2:清朝政府为何编撰《四库全书》?总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醉心考据与训诂,不谈国事) | 学生举例说明 1.关于文字狱(戴名世《南山集》、清风不识字、夺朱非正色、一把心肠论浊清等)2.借《四库全书》编撰“寓禁于征” | 选择《字贯》案,一则是该案有具体出处,比《清风不识字》等出自笔记小说可信;一则该案仅仅因为“无所避讳”而导致近百人涉案,具有典型性。 |
巩固提升 | 出示:(台湾)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述及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思想的钳制所关尤大。清提倡理学之力,有过于明。八股取士之制照旧执行,而益加严密。一面悬利禄以收买汉人,使悉入毂中,一面百般折磨,必令俯首帖耳,志气丧失。问题:结合今日探讨内容,试分析之。 | 谈想法、谈心得。 | 近代中国的落后不能只分析鸦片战争之后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要追溯到明清统治的弊端。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史学家主张中国近代史要从1600年开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