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大赛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小语大赛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课  题: 《鹬蚌相争》  (阅读)
版  本: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  师: 郑萍萍
单  位: 海口市龙华小学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寓言两则》中的第一篇是《揠苗助长》,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讲述故事,《鹬蚌相争》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讲述故事。鹬与蚌的对话,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直白地说明了道理,所以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寓言故事主要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教孩子学会讲这个故事是教学目标之一。这和课标中第二学段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是相符合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置了三个梯度,从讲课题到讲对话,最后学会讲整个故事,层层深入,逐步提高难度。
寓言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也设置了三个梯度,先借用渔夫的话来说寓意,然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说说自己听了渔夫的话后有什么感受,最后联系历史故事,明白寓言的作用,感受寓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会认读“蚌”“啄”两个绿线里的生字,会写田字格生字“弱”。
2.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讲这个故事。
(二)能力和方法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读好人物特点的朗读方法。
2、了解讲故事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直接导入课题。
2. 介绍鹬和蚌的特点。
3 .指导讲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书写生字。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抽查难读的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 .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概括每小节的大意。
(2)指导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指导学生书写“弱”字。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
1. 同桌分角色练读第二、三小节。
2. 指名读第二、三小节,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3.去掉提示语分角色朗读。
4.填空式练习读第二、三小节。
5. 学生自由练习讲第二、三小节的故事。
6. 指名讲第二、三小节的故事,师生评议。
(四)练习讲整个故事。
1. 出示提纲,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 指名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指名回答:渔夫,你怎么就能把它们一齐捉住了呢?
2.指名回答:听了渔夫的话,你想对自己或者别人说些什么呢?
3.苏代的故事分享。
(六)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动作             ↓
  语言          互不相让  _ 弱/ 威胁
  ……             ↓          ?br />  得意洋洋
                一齐捉住
【附1:郑萍萍老师简介】

郑萍萍,女,出生于1981年6月,2000年至今在海口市龙华小学工作,二级教师,曾获得“海口市市级骨干教师”“龙华区优秀教师”等称号,教学风格亲切自然。执教的《槐乡五月》获得龙华区小语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执教的《云房子》获得海口市阅读观摩评比中获二等奖;执教的《海底世界》获得海口市阅读课堂评比获一等奖。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优质课”活动中为五指山市、琼中市教师进行了《识字6》的教学展示;在2014年度“上海对口支援海南基础教育项目成果展示活动中”,与全国知名教师戴建荣老师同课异构《我不是最弱小的》获得一致好评。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其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教学初探》在省级刊物《新教育》上发表。

【附2:课文《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