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
《村居》教学过程
一、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
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 (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 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fú dī yánɡ liǔ
(1)借字形、赏图片,学习“拂 堤 杨 柳 ”
先出示“杨柳”,问“杨柳”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根据偏旁可知道杨和柳都是树)
再出示“拂堤杨柳”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拂堤杨柳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再次齐读“拂堤杨柳”。
(2) 猜谜语、补资料,学习“纸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云霄。一心向着云外跑,可惜绳子拴住腰。你猜猜谜底是什么?
学生说出谜底“风筝”。(出示风筝图片)
“风筝”在古时候叫“纸鸢”(出示词语),我国已有2500年放飞风筝的历史。放风筝已经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清明节前后,多偏东风和偏南风,风速不大不小,天气不冷不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齐读词语
★去掉拼音认读:拼音朋友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
莺飞 杨柳 拂堤 纸鸢 二月天(与“天”相反的词是什么?)
归来早(与“早”相反的词是什么?)
草长 东风
开火车领读。
★指导写好生字“诗”和“童”,重点是“童”:
(1)(出示“诗”)自己说出笔顺。指名反馈
(2)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3)教师示范。
(4)学生描红1个,写2个。
(5)反馈。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1.老师听你们的朗读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村居
草 莺 杨柳 春烟 (美丽春景)
儿童 放纸鸢 (愉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