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解析
(一)识字写字
本套教科书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识字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既随文识字,也通过专门的识字课以及语文园地中专设的栏目(“识字加油站”)进行集中识字。二年级下册的识字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童谣、传统民谣、介绍汉字文化与中国美食的文章,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丰富的内容中识字写字,使学生受到各方面的熏陶感染。“识字加油站”紧密联系学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公园导览图、职业名称、文具名称等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习惯。
教科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一年级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的情况,教科书进一步强化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规律的教学,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
写字方面,在一年级正确书写300个汉字、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的基础上,二年级不再呈现新笔画,要写的字也不再做笔顺跟随处理。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较高、笔画比较简单的字。
(二)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容的课文,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神州谣》,也有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表现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如《沙堆上的童话》《蜘蛛开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文体裁多样,有《彩色的梦》《祖先的摇篮》等朗朗上口的诗歌,有《小马过河》《大象耳朵》等充满乐趣的童话,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也有《一匹出色的马《雷雨》等文笔优美的散文。这些题材多样、体裁丰富的课文,语言典范,内涵丰富,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充分体现教科书全面育人的价值,可以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按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而且单元和单元之间、册次与册次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复述课文为例作具体的说明。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的句子讲一讲故事,二年级下册不仅继续落实二年级上册的训练要求,如在《开满鲜花的的小路》中,通过泡泡提示“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在上册利用多幅图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发展到利用单图复述课文,在能力训练上有旋式上升。并且在《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等课文中,继续借助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在第七单元中重点落实“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的内容”的语文要素,在课文的练习题中,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复述课文。如《大象的耳朵》利用关键句子,《蜘蛛开店》利用多个关键词语提示图,《小毛虫》利用词句结合的提示图。到了第八单元的《《羿射九日》中,利用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复述课文。学生在系统训练中,既学习到复述课文的多种方法,也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为中高年级简要地复述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围绕朗读背通、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在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对本单元突出的、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进行集中综合的练习。教科书通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安排了相应的词句练习,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感悟、理解能力,并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词句的理解,强调的是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大致意思。词句的运用,关注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强调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的联系。词句的运用练习常常与词语的理解、词语的积累相结合,体现了在理解中运用、在积累中运用的编排思想。
教科书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每课要求会写的词语,在附表“词语表”中呈现;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除了编排专门的栏目,还在相应的课文后面编排了背诵、抄读句子的练习。全册要求背诵共4次。为了强化积累意识,教科书还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的关于“心情”词语,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积累意识,从小就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词句的习惯。
教科书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蜘蛛开店》课后题让学生续编童话,想象故事发展的可能,也鼓励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小马过河》课后让学生对一些观点进行判断,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口语交际
教科书建构了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每次交际活动,都会从倾听、表达或交流的角度列出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
本册教科书的口语交际,无论是注意说话的语气,还是长大以后做什么;无论是图书借阅公约,还是推荐一部动画片,交流的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这些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教科书编排的口语交际活动,都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主动发表意见”“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等要求,重视良好的交际习惯的培养。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四)写话
本册教科书写话,重在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在话题的选择上,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让学生写自己的好朋友、看图编故事。在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有效指导。有的给出了可以仿照的例子,如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提供了不同的问句让学生模仿;有的提供了写话的思路,如写自己的好朋友,利用表格提示学生要写的内容,让学生能围绕一定的内容来写。
02
教科书的主要特点及使用建议
(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天性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成人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天性是教育者应该做的,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为顺应儿童心理,保护儿童天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科书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趣味十足的选文,激活儿童的经验、想象。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月亮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该怎么生活,那么他们是怎么学会生活的?《祖先的摇篮》:爷爷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我们的祖先会做什么?《羿射九日》:很久很久以前,有九个太阳憩息在扶桑树,他们一起跑到天上玩,大地要被烤焦了……《开满花的小路》《一匹出色的马》《彩色的梦》《沙滩上的童话》《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小毛虫》等课文同样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情感世界。
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在玩中学、在喜乐的游活动中学习。如语文园地七中的“字词句运用”列出“微笑、笑眯眯、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等有关笑的词语,提出“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口语交际》目中《注意说话的语气》,列出两组意义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体会不同语气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类似的设计,教科书在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多有设计。
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如《蜘蛛开店》课后练习,将示意图设计为蛛网状,网格上排列关键词语。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直观地提示故事结构,另方面关键词可以提示主要情节。再如本册教科书四次写话,话题贴近儿童生活,内容提示多样、直观,富有趣味。
(二)自然渗透立德树人,注重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教科书中的课文,“有意思”与“有意义”兼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科书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科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叔叔。《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中的“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传达着对热心助人、热爱劳动、珍爱劳动成果等美好品质的肯定。“春天”单元同时编排有《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开满鲜花的小路》中撒下的花籽开了一路,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邓小平爷爷植树》中83岁高的邓小平爷爷,亲手栽下小柏树,同样是简短的文章,却有着更丰厚的意蕴。
教科书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通过统等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扩大体裁的覆盖面,提高题材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人精神营养。本册教科书课文中编入四首古诗,二则古代寓言及富含传统文化因素的识字课。《日积月累》中有序安排了古诗、俗语、古代名言、传统文化常识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积累,将有利于儿童丰厚语言、文化积淀,为他们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三)关注方法、策略,鼓励发现、探究
教科书单元的架构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其中,力争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逐步形成语文能力。除了前三册一再提示、强化的识字方法,本册教科书在朗读、口头与书面表达、课外阅读等方面同样重视方法提示、力争使教科书成为引导形成语文能力的强有力的“例子”。如《语文园地一》中的“字词句运用”,列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提示学生根据不同的提问来朗读,从中体会重音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开满鲜花的小路》提示“我能借助图画讲讲这个故事”;《语文园地六》的“字词句运用”提示:“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语口交际中的策略提示“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轮流说。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如“我的发现”“展示台”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以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使主动发现规律、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增强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与运用
教科书重视必要的积累,更重视活学活用及在用中学。语文活动设计灵活多样,力争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运用。
教科书中的各个阅读单元,课文选编、思考练习题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都重视与生活对接,向生活拓展。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如《语文园地三》中的“字词句运用”出示两组形似字,其中含有未识字,要求“选一选,填一填”,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汉字知识、规律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口语交际活题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强调学生在交际中需要注意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长大以后做什么》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设计,对接学生的生活需要;《注意说话的语气》,针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如说话语气生硬、不自觉地使用命令的语气造成的沟通不畅和冲突。教科书中安排的交际活动,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迁移运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致力于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五)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
教科书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设计的不同板块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对课文是有益的补充。《快读书吧》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以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快乐读书吧》注意提示阅读方法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册提示关注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并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下册则提示学会看目录,以及可以与同学分享图书内容。通过前三册教科书的学习,学生累计识字过千,阅读障碍大幅减少,正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就大量阅读来说,教科书只是引导,阅读资源阅读取向、阅读爱好及习惯不同,阅读的内容、方式自然有差异。这个阶段的阅读,以兴趣为先,应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阅读的“快乐”。
(六)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只有具备相应起点水平的知识能力,才能建构和联结新信息,完成学习任务。二年级下学期,既要关注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也要注意学生即将进入中年段,将迎来学习内容、方式的较大变化。教科书重视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平稳过渡,既重知识的积累,更重能力的提高,力图多管齐下,为后续年级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低年段识字既保证量的积累,也重视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识字总量达到1600字,并积累了多样的识字方法,为中高年级顺利完成识字及读写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写字重视基本功及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课后书写练习及书写提示强调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强调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重视词汇的积累及扩展。随课文学习、掌握的词语以附表“词语表”的形式呈现;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方式扩充词汇量。
词句练习、语言表达实践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通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安排了大量的词句练习,使学生不断丰富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运用阅读方法,多种方式展开阅读、交流、以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梯度,螺旋上升。以朗读为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级教科书的编排重在让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二年级在强化落实一年级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读出重音,开始向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
重视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随课文编排多种形式的说写练习,为培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创设多种语境。编排独立的口语交际栏目,创设真实的生活交际情境,提供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突出“交际”的功能,使学生从中学会得体地与人交往。设计《写话》栏目,选取儿童感兴趣的话题,激发表达愿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科书以多种方式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识字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勇于发言的习惯,乐于与人分享的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教科书注重搭建平稳过渡的平台,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难度与梯度的平衡。如《大象的耳朵》一课,课后练习提示“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是贯穿全文的,练习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把手“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是在提示阅读方法,为中高年级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作铺垫。本册教科书有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讲故事。为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策略,教科书进行了多样的设计:借助插图讲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用上词语讲故事《小马过河》,借助示图意讲故事《蜘蛛开店》,根据表格讲故事《羿射九日》等。插图、词语、示意图、表格等提示了故事的要素、发展的线索,直观地体现了故事的特征,降低了把握整个故事的难度,同时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把握故事内容的方法,也有利于思维的发展。二年级下学期,学习重点从词句向段落过渡,但词语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是顺利说、写的前提。教科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更多词语。如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根据课文语言特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编排词语,词语的选择同样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词语,避免出现难、偏的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编写特点理解、把握教科书难度,注意、注重梯度,更好地掌握教的程度。如《找春天》一课,课后练习“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其中出示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一句,联系二年级下册的一个学习重点“朗读时注意语气和重音”,教学中不只要求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还需要根据语意读出重音。
二年级下学期从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教学要立足本阶段儿童的学习特征,把握难度、梯度、程度,做好巩固工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减少吃“夹生饭”的现象,避免学习的阶段性断层现象。
文章节选自《小学语文》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