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胡亚灵 / 郑州市二七区佛岗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1)基于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基于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通过这则寓言,可以使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乐于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不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不能按正确笔顺书写。
(2)基于阅读:优势在于学生对寓言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这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学生乐于学习;弱势在于体会寓意,部分学生会有一定难度。
(3)基于口语交际:优势是学生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与别人交谈不够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能练习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评价任务
1.借助课本注音、课件展示字形,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识“窟、窿”等4个生字,学写“寓、叼”等9个生字。(完成目标一)
2.通过同桌互读课文、指名回答相关问题,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完成目标二)
3.通过交流寓意、谈感想,理解体会寓意,通过做练习,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完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 | 活动一1.看图猜成语,引入“寓言”。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 通过回顾相关的知识,理解寓言的特点。 |
环节二学习生字理解内容(20分钟) | 活动一出示会认和会写的生字。1.带拼音认读。2.去拼音认读。3.指导书写“窟、窿”。(完成目标一) | 借助读准字音、检查指导书写,识记生字。(评价目标一) |
活动二理解故事内容1.找出养羊人遇到的麻烦。2.出示街坊的劝告,指导朗读。3.出示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完成目标二) | 通过指导朗读、同桌分角色读,体会养羊人和街坊的内心情感。(评价目标二) | |
活动三了解故事结局1.找出养羊人第二天的做法和结局。2.抓住“后悔”等词语,体会养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完成目标二) | 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养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评价目标二) | |
活动四看插图、想象说话。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思考人物对话。2.同桌表演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完成目标二) |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对话,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结局的认识。(评价目标二) | |
环节四联系实际体会寓意(5分钟) | 活动一体会寓意。1.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道理。2.全班交流自己读懂的道理。(完成目标三) | 通过思考、交流自己读懂的道理,体会寓意。(评价目标三) |
环节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12分钟) | 活动一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并运用。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学习寓言的方法。2.出示《叶公好龙》,按照方法学习。3.交流学习成果。(完成目标三) | 通过总结寓言的方法、练习、交流,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评价目标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