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自己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 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 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 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 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 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 赛跑 污染 神圣
??4、 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 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 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 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 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