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理清诗歌思路
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到何处结束的?此前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①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试用四字纲要概括内容:入梦之由——梦游之旅——惊梦之叹
三、问题引领:
问题一: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因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是怎么体现的?
这一部分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诗人神往的思想情感,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1、天姥山的雄峻巍峨,
作用 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3、勾起游览愿望。
问题二:(1)梦境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用一两个词归纳每幅图景的特色。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下——剡溪清幽之景
白昼——山中壮美之景
傍晚——洞外奇幻之景
夜晚——天空盛大之景
特点: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2)字词赏析
“飞” “送” “照” “迷” “倚”“忽”
1、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2、 “照”: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问题三:(1)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什么?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
(2)字词赏析:“长”、“惟”、“失”
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无限哀痛。
——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丑恶。
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
(4)诗人梦游仙境,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梦境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
“一夜飞度镜湖月”: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 酷 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 却无法与他们合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 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 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 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 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四、迁移:根据李白的一些诗歌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小结: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
五、全文总结:
毕竟他是唐代,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里边魅力卓绝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他的死,可以说是一个诗歌时代的终结,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性格的终结。但是,这种时代的性格,诗人的魅力,却会永远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