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得失反思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将人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即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的直观性特点,上课时,我从生活入手,巧设悬念,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与期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随文识字,寓教于乐。
识字写字为中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对于学生而言,所谓“生字”,是自己不认识的字。它既包括本课要认的字,也包括学生应该正确书写的字。所以,上课在读书的基础上,自己从书中找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最后小组长汇报交流。这篇课文中重点给他们讲了“雏”“巢”两个字。在小组合作中,由于对孩子们的性格还不够了解,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课上,通过自读、分小节读、师范读,体味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那只小鸟,就是棵树,就是那片云,就是那朵花,会对自己的伙伴说些什么,让孩子们在说的同时,更要通过读传递出来。相信孩子,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绪随着自己的心儿一起飞扬。通过“读“的品味,理解”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就自然而然的渗透了情感态度目标的教学。
四、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我想,只有学生情绪高涨,才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因此,我提出“我还会替谁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句句可爱的诗句出现在我的眼前:“替小草给云写,请快快下雨吧,我都快渴死了。”“替我给爸爸写,您少喝点酒吧,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但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兼顾较多,用时太多。如何巧妙的安排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统筹兼顾,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信》教学反思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何在本课中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呢?在解读文本中,我发现,本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且每节诗的结构基本相似,于是,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夯实“双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课文诗句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词语的比较、扩展。如:“一封——一封封”、“许多——许多许多”、“想——多么想”。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程度,扩充例子,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再如,诗句中有“姹紫嫣红”一词,我在让学生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在学习“风平浪静”时,让学生借助反义词“波涛汹涌”来理解词义,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扩大了学生词语的储备,有利于说话写话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而仿说、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手段,这首诗每小节结构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训练学生仿说的好时机。于是,我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因此,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孩子们的思路打开,续编出一句句可爱的诗文。例:“替春天给冬天写,请你赶快下班吧,我要给人们送去温暖。”“替春风给柳枝写,赶快发芽吧,春姑娘来了。”……
三、以“读”为本,内化感受。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我以“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读、分角色读、体味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领悟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并借助“读”传递了出来。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个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读”的品味,学生、悄然领悟了本文的情感内涵——用心交往。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下,有一种缘自内心的关切。对于教者而言,这是渗透。
《信》的教学反思
《信》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歌,本文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来描述,具体描写了“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他们写信的有趣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这种结构段式相同的诗歌,在前五册语文书中经常出现,加上《信》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学生读起来能够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始终围绕着“作者替谁写了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来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朗读的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因为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默默交流,可见朗读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如果一堂课只有老师的滔滔不绝,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课。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自读、默读、指名读、品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处地引导孩子们很自信地谈个体的感悟及想法,如整体感知时的朗读,理解情感时的细读、品读,表达情感时的感情朗读。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朗读,其目的都是是为了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这种个性化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信”是人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此首儿歌,是想进一步让学生领悟“用心交往”,这一有感情朗读环节,更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读中,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在培养孩子们朗读能力的同时,我也很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虽然这首诗歌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但诗歌中的“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更突显了自然的美丽,故此我让学生借助朗读,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感悟它们所包含的意境,更让学生从自己掌握的词语中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原有的词库,又增添了一些新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也不假。与其让孩子们每到周末完成像任务一样的周记,还不如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素材,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开始他们的写话之旅。自从开始了诗歌《风》的仿写,我的这一想法就一发不可收了。学习了《信》之后,我也叫孩子们开始仿效课文的格式自己写诗,我有意识地创设了习作情景:“5.12四川大地震”这一全民都为之痛心的震撼,我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呈现灾区小朋友们震中、震后的苦难、坚强,让学生从一张张的图片中感受同胞们的伤痛,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和纸、手和心,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写出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鼓励。这一设计意在拓展孩子的思路,从课文中说开去,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样既能为今后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的来说,孩子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地释放,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参与。他们(她们)也更明白了关爱他人,要为人们做更多有益的事的道理。
《信》教学反思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我在这一课中设计了两个问题:
1.用心读读书,想一想,小鸟,花朵,云和树在各自的信中都说了什么?这是帮助孩子对课文进行理解。孩子们就各自喜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有的孩子就说:“云给云是这样写的:云儿,云儿,禾苗都干枯了我们,到那里去下一场大雨,让那里的禾苗快快长大。”
还有的孩子说:“花朵给蜜蜂是这样写的:小蜜蜂,小蜜蜂,你快快来采蜜呀,酿成有营养的蜜糖好给人们吃。”
2.你想给谁写信?想说些什么?意在拓展孩子的思路,从课文中说开去,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孩子的思路被打开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节课上得很高兴,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孩子的情感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也更明白了关爱他人,要为人们做有益的事的道理。
教后记
关于质疑,我一直特别迷茫,无从着手。听了《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这堂课后,在年级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的指点下,我对质疑的方法和过程有了一些具体教学上的认识。怎样有效提问,抓主要问题,怎么变教师主导为引导,怎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读中体会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读课文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由读、默读、展示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的方法,尽量多的让学生读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情愫。并且在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情,指导朗读。
二、引导想象
天真烂漫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信》这篇小文章,虽然文字少,但内容特别丰富。作者通过小诗的文字,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在理解小鸟给妈妈写信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妈妈回家后的温暖场景,学生去体会暖暖的亲情。在理解大海给小船写信的过程中,先让孩子自己想象海上风平浪静的场面,再体会航行时的安全,感受大海的包容和伟大的友情。
我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机智上表现差。如在问到小鸟给的信里给妈妈写了些什么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说出了:“妈妈妈妈快回来,我想你了!”我应该引导:“如果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怎么说?”相信孩子们可以说得十分渴望和迫切,对后来的指导朗读也是有帮助的,而我只用了一个“嗯”做了回应。
二、课文最重要的两节是2、3节。在教学过程中,我急于教学流程,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思考和感悟的时间,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吃透课文。应多一些情同学回答,读的时间再充分会好一些。
三、在解读文本上应多下功夫。使有价值的部分成为把握的重点。抓住文章的能力点、生长点、知识点。小鸟给妈妈写一节,能力点为训练学生体会小鸟的心情,感受小鸟盼望妈妈回家的迫切,定位在感受母子亲情。在花朵给蜜蜂写一节,知识点为姹紫嫣红的理解,透过词语解读文本,这时我对学生的想象力训练的不够,过早地出示了图片,应在这时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信》教学反思
《信》一课是一篇较为短小的诗文。诗中的情感气息浓厚,适合孩子的发展需要.
我在这一课中设计了两个问题:
1、用心读读书,想一想,小鸟,花朵,云和树在各自的信中都说了什么?这是帮助孩子对课文进行理解。孩子们就各自喜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帮助别人和为人们服务的意识很浓。
有的孩子就说:“云给云是这样写的:云儿,云儿,咱们快点往沙漠那飘,到那里去下一场大雨,让那里的小树快快成长,挡住风沙;再让那里出现更多的绿洲。”
还有的孩子说:“花朵给蜜蜂是这样写的:小蜜蜂,小蜜蜂,你快快来采蜜呀,酿成有营养的蜜糖好给人们吃。”
2、你想给谁写信?想说些什么?意在拓展孩子的思路,从课文中说开去,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孩子的思路被打开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节课上得很高兴,孩子们学得也很快乐。
孩子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也更明白了关爱他人,要为人们做有益的事的道理。
我想:这也是教材根据新课程倡导的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作出的编排的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