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PPT课件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教材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最大的“书”》
教材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在使学生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运用生字的能力以及独立观察、分析和写字的能力。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
  在使学生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有、灵活运用生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学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通过看书都有哪些收获呢?(生答)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有学问的人谈话,会有很多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去读一本特殊的书,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2、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板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么?学习这课你想知道什么呢?(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课文读好,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⑴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把生字记一记,生字记一记,生词多读几遍。开始读吧,好谁能读课文?
   ⑵ 下面再来读课文,这回,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
含有生词的句子,用线画出来,再练习读一读。指名。
  2、识字:
   ⑴ 师:老师把这节课的生字请出来(出示课件)谁能勇敢的读一读?
   ⑵ 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⑶ 师:如果把这些字的位置发换一下,还认识么?请同学们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遇到不认识的,同桌互相教一教,或者看书。
   ⑷ 师:开火车读。
   ⑸ 师:火车开的不错,但是这些字里有几个,其实挻难的,咱们想想办法。
   ⑹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而且都很好。那把这些字都藏到词语里,(课件出示词语)谁能读?
     除了这些,你还能给生字找到哪些好朋友呢?
   ⑺ 下面我们来玩一玩吧,在玩中学,玩什么呢?
    ① 结苹果;
    ② 摘苹果;
    ③ 送苹果。
 
三、指导写字
  1、接下来,看看这节课要写的字。
    (出示课件)
  2、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笔划?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3、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你认为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生每个字写两个。出示另外三个字。请学生自学写。
  5、作品展评。
 
四、总结,巩固练习
  1、组词开花。
  2、齐读生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课后,你们可以试一试,用多读课文和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的方法,来解决刚上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
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学设想】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显然,这本最大的“书”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如何把这篇偏重科学知识的文章上出语文味来,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探索自然意识,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识好字,读好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在本课第二课时中,我打算从叔叔说的“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入手,跟着川川去刨根问底,从叔叔的话中去探索这本最大的“书”的奥秘。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让学生朗读、感悟、想象、探究,了解岩石这本最大的“书”,体会文中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呢?
  2、交流。
  3、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
    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汇报交流:
   ⑴ 解决第一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交流,指导朗读。
   ⑵ 解决第二个问题:书里有字吗?(2和3随机调控)
    ① 出示第六小节。
    ② 你知道什么是书里的字呢?
    ③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④ 看到这么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⑶ 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
    ① 课件出示化石,结合学习课后“资料袋”
    ② 指导朗读:
      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这样在岩石这本书中保存到了现在,成了书中最美丽的图画,真神奇!谁再来读一读?
   ⑷ 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
    ① 师范读。
    ② 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③ 多么神奇的变迁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神奇的现象展现在大家眼前?
   ⑸ 第五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① 引读第十二小节
    ②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③ 指导读最后一小节。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
  2、是啊!正是由于川川充满了好奇心,爱刨根问底,才能从有学问的叔叔那里获得这么多知识呢!
  3、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4、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
  5、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五、写字指导
  1、今天,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
    出示:质 厚 底
  2、谁来读一读这三个字?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3、再来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字需要老师的帮助?
    “底”:老师指导,边讲解,边范写,学生书写。
    “厚”、“质”: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师范写,学生书写。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