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江雪》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江雪》即江上雪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雪寒江独钓图。
诗的前两句,诗人用“千”“万”“绝”“灭”等字,描画出一幅广阔而又空寂的雪景图;诗的后两句,却勾画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孤舟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前两句背景反衬后两句中的主体,使老翁的形象非常鲜明突出:在鸟影人踪都不见的大雪之中,在白茫茫、死沉沉的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人抗寒斗雪悠然垂钓。这里,老翁给人以孤独感,然而他的不惧风雪、不畏荒寒的精神却让人感动和回味。
学情分析
一、引导质疑
理解诗句大概意思后提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这一板块的设计依据是由课前学生预习情况做的学情分析,学生有哪些“未知”,最“想知”的是什么。
二、大胆设想
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何在,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观点:
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要来钓鱼。
2.可能老翁在想,鸟都飞走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3.老翁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4.我想他非常喜欢钓鱼,也就顾不上天冷了。
这一板块是让学生联系文本,大胆设想,尽可能地呈现他们的“能知”。 学生对“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大胆设想,联系文本形成了多种答案,这些答案融入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诗,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2)、引导想象,感受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空旷、苍茫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积累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22 18:11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三、品读诗句,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背诵诗歌,结束课 | 1、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说说都学过什么诗?2、同学都喜欢这些诗歌吗?我就知道你们会喜欢的,所以今天老师再跟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江雪》,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认为诗写的是什么?谁说说。 1、学生试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有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其他同学。2、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3、学生再自由读古诗。4、谁来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1、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诵诗歌。2、出示诗句:“千山鸟飞绝”中的“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没有了?飞鸟什么地方都见不到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3、理解“万径人踪灭”的意思。理解“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谁来将全诗的意思说一说?5、指导看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1、学生会说:《春晓》、《绝句》、《小池》、《梅花》等等 学生会说:江面上的雪景。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举手读生字。 学生举手试读。 学生练习有节奏的读诗。 学生回答:没有了。飞鸟。千山。所有的山,都不见鸟的踪影。 学生根据提示说出意思。 学生根据每句诗意连起说一说。 | 让学生认识诗歌 学会评价。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江 雪 [唐] 柳宗元 |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这首诗,我在上课伊始准备了两幅自己事先画好的雪景图,一个小黑板上画着有飞鸟、打雪仗的人们、垂钓的老者的雪景,一个小黑板上画着单独垂钓的老者。让学生在读过这首诗之后选择正确的一幅画。通过认真预习与观察,学生找到正确图画,之后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来描述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我在学生描述之后对其中需要加强理解的地方给予讲解,使其在自己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本首诗。但班级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指出需要记忆的词,并反复重复古诗的意思,以便学困生加强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