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在三(2)班聆听了张倩老师执教的《路旁的橡树》。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其中《翠鸟》、《燕子专列》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建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去领悟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路旁的橡树》讲的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为了守护路旁的橡树舍弃最初的计划最终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故事。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结合我校课堂形态的特点,张老师首带领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我觉得张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以及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中可以感受出学习目标是有落实到实处的。张老师带领孩子们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旧知温习”引入新课,联系了新旧课文内容,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值得肯定。紧接着出示的第一阶段自学提示,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自学了生字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也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了检测。(评价过程如果在丰富些也许效果会更好,例如设计小组竞技,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进行速记,然后随机派出代表进行展示,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将融入进来,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张老师用第二阶段的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以“这是一株高大、挺拔、粗壮的橡树”为出发点,通过默读让孩子们感受橡树对深扎在这片土地的强烈渴望,紧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当时那种两难、纠结、的情感。体会“为了守卫这株橡树,他们把楔子打进了距离橡树100米的地面”的原因。虽然最终设想中笔直、宽敞的马路其中的一段变成了马蹄型,但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做法却得到了人们的点赞,孩子们再次用自己的赞扬对这种价值观进行了肯定。
最后张老师再次联系之前的几篇课文,进行了总结,突出了单元主题。
纵观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孩子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个人觉得孩子说得还是不够多,对于建筑师和工人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决定应该可以再深入挖掘,例如为何会纠结?当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会有更加深刻、真实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