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血浆太昂贵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已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学情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三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 生回答。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怎么也可以平分呢?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齐读。男孩抽血时是怎样的表现呢?请用横线画出来。(生反馈)
2、适时出示句子“抽血时……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生齐读、指导读)
3.师: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座大部分人都有过打针,抽血的经历吧,还记得当时你的表现吗?
4、投影显示小孩抽血图片,出示问题:你害怕吗?你不疼吗?你在想什么呢?你为什么还微笑呢?(四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帮助,按1—4号顺序说。)
5、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感觉到他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呢?(对妹妹的关爱)。
6、妹妹动完手术后,贝贝又是什么如何做的呢?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生:颤抖。师:颤抖是什么意思?(声音发颤)指名学生读男孩说的那句话。指导读。
7、贝贝的声音为什么“颤抖”呢?(男孩的害怕,以为输血会失去生命。)
师:听了男孩的话医生是什么反应?
生:医生正想笑贝贝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他得勇敢震撼了。
理解词语:A、震撼:震惊,内心的撞击。B、转念间:表示时间很短暂。
8、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感受这个男孩的勇敢无私吧!
(三)、引导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把医生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把贝贝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2、高兴过后,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郑重其事)
师:“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妹妹已经抢救过来了,为什么还要再抽一半的血给妹妹呢?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能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你感人的亲情故事吗?
(五)、总结课文
(六)、课后作业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1、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2、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交流。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6 11:45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板书题目,齐读题目(二)、深入学习课文,(三)、引导学习第4、5自然段。(四)、拓展(五)、总结课文(六)、课后作业 |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师: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怎么也可以平分呢?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感觉到他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呢?师:妹妹动完手术后,贝贝又是什么如何做的呢?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师:贝贝的声音为什么“颤抖”呢?师: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男孩动作的词语,用三角符号标出来。师:高兴过后,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师: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能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你感人的亲情故事吗?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说一说。 | 回顾课文内容内心在深深急切地关注着妹妹的手术情况;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特别希望看到妹妹好起来。找出句子读“抽血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配乐男、女生读更加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无私郑重其事男、女生读。自由说 |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了两处非常形象的语言点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让学生表达心中的感受,让情感再度升华 |
板书设计 | |||
18、平分生命 贝贝 妹妹亲情的无私、伟大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进步的证据是评价的第一步,评价是与教学整合在一起的。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采取“真实评价”的方法。抓住学习的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进行及时评价。将评价的内容和过程自然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
教学反思
教学前首先我让学生解释数学概念“平分”。接着质疑:“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怎么也可以平分呢?”由此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这个小男孩的喜爱,进一步推进学生喜爱的情感,“你喜欢他什么 ”学生将围绕喜欢小男孩的勇敢,坚强,爱心等去找有关的段落和句子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因为学贵有疑,我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都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体会医生的“震撼”这个环节,在备课时我想了许多方法,究竟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呢?单单是从字面上讲学生是体会不到这种“震撼”的内心活动的,所以我分为两步来理解,先让学生换词理解,我再补充说明:“震撼”就是指好像内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好几个学生听了之后都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只有入情入境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才能更好地领悟男孩的举动。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品读中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感情自然流露,我也被他们的朗读声感染了。于是我又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类似这样感人的亲情故事,学生从例子,谈到了要对亲人的回报。班里的黄渝惠同学讲了她的奶奶,因为奶奶刚去世不久,加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渲染之下,班里好几个女同学都默默地流泪了,在后面的朗读中她们是一边朗读一边抹眼泪,旁边听课的老师表情也比较凝重,为了准备这节课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看来是值得的。在教学后,让 我也对教学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深入文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本课中这一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的感悟和实践还在进行中,渴望能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