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教材简说: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  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  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  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  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  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  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  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  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  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  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  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  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  自评自改
2、  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  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六、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  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  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  检查朗读。
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