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充气雨衣》评课稿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小林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
课文要求会认14个生字,识字任务比较重,而且这些生字字型比较复杂,缺乏规律,识记起来有一定困难。课文篇幅比较长,内有一些长句子,在阅读上也有一定难度。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情节清晰,内容不难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自我学习,来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评析:
优:
1、教师情绪饱满,感染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一直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非常重要。教师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充满激情,学生也必定会受到感染,也能精神倍增,兴致勃勃,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如果精神不振,情绪不佳,学生当然也受到影响,也会显得兴致低落,懒于学习。每次听课,我总能很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李校长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情绪饱满,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都是用心用情全身心投入地,因此,学生的感情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抓住了识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学习小林勤思考肯动手的精神这些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落实,教学过程十分清晰。
3、体现了课文的特点。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一是重视课前预习。略读课文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课前预习即是一种自学。通过预习,也能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重视默读。略读课文一般篇幅长,而略读课文又不能如精读课文一样,逐句逐段朗读讲解,默读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默读也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教师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三是抓住关键问题学习课文。这篇课文篇幅长,又是略读课文,如何既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恰当引导作用,既体现学生自学又体现教师适当点拨,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了一个总的问题,即“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能概括课文内容,统领全文。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内容也就解决了。学生只需要围绕这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像这样长篇幅的略读课文,像这样精心设计主导性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不足:
课堂的前半部分组织、处理都很好,教师语言简洁恰当,教学过程轻重适度,但在后半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时,显得不够精致。这篇课文虽具有较强的科普性,但它是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性材料,因此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围绕“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这个问题,应更多地组织学生读课文,通过多读找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来找答案,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又避免了因教师多讲而造成的时间紧张。另外最后,结合本课内容可以进行一次很好的说话训练,即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困难已经想办法克服或自己发现什么不方便自己的设想等,这个话题既是本课内容的拓展,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说话的欲望与内容。当然,因时间关系,教师设计了但是匆匆而过,未能充分进行训练,显得有些许遗憾。
总的说来,本课教学比较扎实,如果能够多一些精彩、亮点之处,课堂就更完美了。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认读几组难读的词,通过区分多音字,借助实物图片,找近义词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习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重要性,指导朗读小林想的句子,初步感受小林的爱思考。
3、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受到小林遇事爱动脑,勤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希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小朋友都穿过雨衣吧!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雨衣有关,是一件(充气)雨衣。
3、(出示图片)这就是充气雨衣,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充”是个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来跟他打声招呼.。
4、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充气呢?
5、这些东西充了气鼓鼓囊囊的,使用起来可方便啦,充气雨衣非常了不起,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的一等奖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想知道这件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赶快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文中的每个词儿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老师来考考大家!
旋转 缝在 暑假
联欢会 展览台 塑料膜 铁丝圈 气门儿 气囊 内胎
表演舞蹈 徐徐张开 渐渐模糊
(1) 带点的字是多音字,“转”还可读 ,组词(转变,转身,转眼)所以遇到多音字,大家可得多留心。
(2) 读准“气门儿”,看图片,气门儿 气囊 内胎
(3)徐徐 渐渐 他们俩还有一个好朋友——慢慢
师:词语都难不倒大家了,而且通过刚才朗读课文,也知道了是谁(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那小林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充气雨衣呢?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1——3小节,边默读,想一想问题
(1)师:普通的雨衣正好过我们的膝盖,膝盖在哪?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怪不得是月字旁呢!雨水经常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2)出示插图,小林怎么了?(看图说)
(3)出示句子:
指名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
2、师:这可怎么办,真是个难题呀!小林躺在床上想
(1)出示句子: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读懂了什么?
(2)师:小林是一直在想,早上,小林在想:-------
中午,小林也在想:-------
晚上,小林还在想---------
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从早到晚,一直在想啊想,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3、师:这个难题一直在小林的脑海里徘徊着,回荡着,连游戏的时候他还在思考,这不,在六一联欢会上,看到女同学表演舞蹈他就有了灵感。
(1)大家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小林看到了什么情景?
小林看到--------- ---------------------------
女同学美美地来读一读这句。
(2) 师:看到徐徐张开的裙子,小林又想了:--------------------------------
(3) 师:看着想着,一条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出示句子:
(4)师:小林这样看着,想着,他马上也这样做了
出示:当天晚上。。。。。。
师:这下新式雨衣做好了,小林你高兴吗?
(5)师:下摆用粗铁丝弯成的雨衣该怎么叠起来呢?这可也是个难题啊!我们下节课再跟着小林去解决这个难题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小林已经走进了小朋友的心里。那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很会动脑筋呢!
(1) 看图片,用上老师送给你们的句式:--------徐徐----------------。指名说
(2) 再看,同桌互相说说
(3) 反馈,交流
(4) 写一写
充气雨衣说课稿
<充气雨衣>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一篇科普文,同时又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相对童话故事,情感性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如果课堂上科学知识讲得多,就走进了常识课的误区。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的同时抓住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突显语文味,是我不断思考的。
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因此第一次教案的形成是初读课文后解决字词 ,学习课文1_4自然段,感受普通雨衣带给小林的麻烦,指导朗读好小林心里想的句子,以”看到---想到---怎么做“为学习第四自然段的主线,体会小林爱观察,爱思考,爱动手,从而发明新式雨衣。这样下来,该抓的语言点是抓到了,我们语文组老师提出来:这节课你的定位是什么?你把这课当成精读课还是略读课上?我原本设想:第一课时解决第一个难题,发明新式雨衣;第二课时:解决第二个难题,发明了充气雨衣。只是心中有种疑虑:略读课文该怎么把握教学目标?一特级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自得,按照讲读课文来组织教学。关键是要能联系整单元内容,学法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那我想<充气雨衣>放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作为略读课,把握整单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的主旨,把前面几课的学法上在这课上得到体现并延伸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以小林看、想、做,做为学习课文的主线,感受小林爱思考、勤动脑来展开教学。我想既然第四段在学法上扶着学生一步步走,那么第5自然段,段的结构类似于第4自然段,不如就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正是略读课所要体现的学法指导与提升。的确,第5自然段句子难读,难理解,因此在前面解决词语后安排了难句的朗读,为读通读顺第5自然段作铺垫,这样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看到、想到、做就容易多了,如果在学生说好后,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再回到文本,这样下来会比较好。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情节清晰。下面我们一年级组就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学习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重要性,指导朗读小林想的句子,初步感受小林的爱思考。”来发表一些听课的感受:
1、默读课文,质疑解难。
黄老师让学生带着“小林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充气雨衣呢?”来默读1——3自然段,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之后黄老师又让大家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小林看到了什么情景?让学生按照“小林看到--------- ---------------------------”这个句式来回答。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能给后面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2、联系实际,深入感受。
黄老师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小林遇到了与自己一样的难题,就有了认同感,这样就能将自己做体验到的感觉带如文本中,让学生朗读出味来。如让学生回答小林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时,黄老师结合实际提问: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将自己的雨天穿雨衣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朗读时就能读出雨衣上的雨水落到身上的冷来。
3、通过引读,感受体验。
黄老师通过引读,让学生明白小林是一直在想这个难题,从早想到晚,所以“早上,小林在想:-------;中午,小林也在想:-------;晚上,小林还在想---------。”将朗读逐步升级,推向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