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 《欢庆》评课稿
八区一小 戴轶群
《欢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本诗共两句8行,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而要将这么美的画面输送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光是口头传授是不够的,低段教学应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李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1.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读、写、说多方面相结合,训练比较到位;字词学习扎实,方法多样,既能从自主学习入手,又能协作学习;
2.注重学生的朗读个性体验,在学生初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学习课文重点突出,能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以读带理解,既不是机械的去理解,而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理解;
3.教学重点明确,有主有次,诗歌的句子特别相似,但教师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句子进行教学,既节约时间,又有了放手让学生自答机会,收放自如;
4.对词的理解,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它。
《欢庆》一课评课稿
《欢庆》一课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范本。方老师能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灵活处理,将口语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方老师教学中最突出的一点加以评析。
1、课一开始教师就以一组祖国人民欢庆国庆的激动人心的配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闹国庆的情境中去,振奋人心的热烈气氛感染着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场。
2、为了让学生感受秋日累累硕果,火红的枫林所带来的喜悦、热烈的美,方老师选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枫林与果园的配乐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表象。
3、在“蓝天飞鸽”这一句的教学中,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学着鸽子飞一飞,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祖国蓝天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鸽。老师用生动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中,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
当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枫林,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时,学生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种需要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孩子们快乐地朗读着,表达着。个别读、小组读,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要的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自由诵读中飞扬,在表达中绽放。
虽然,学生的表达还相当稚嫩而生涩,但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有了老师的精心点拨,悉心指导,规范示范,相信学生将从愿说、敢说,逐渐步入会说、善说的行列。
总之,方老师设计理念新颖,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感,激发起了他们最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问答、讨论等课堂活动中来,使“死”的知识变成了“活”的语言,达成了语文教学的多元目标。
《欢庆》评课稿
八区一小:程晓玲
《欢庆》是一首优美的小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国庆时祖国一片欢庆的欢乐场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再到祖国妈妈的每一个孩子,到处呈现出欢乐的气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画面。全文只有两句话,语言简单优美,但是让二年级的孩子真正地走进文本,感受文中的欢乐、喜庆的气氛,对祖国妈妈产生进一步的了解,还是有难度的。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李莉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旗”“祖”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想想画面、体会国庆欢乐、喜庆的气氛。
教师设计这一堂课的基本环节是:复习字词,激趣导入——整体朗读,感知内容——展开想象,分句朗读——熟读成诵,体验情感——拓展提升,升华情感。 从这个简约的环节看,读贯穿了整堂课的始终。仅在读的形式上,李莉老师就安排了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范读、齐读、诵读、自由读、想象读、赛读、配乐读等,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反复接触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从读的效果上看,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基础上,对诗歌优美的语言还是有了一定感受,特别是在指导想象朗读时,孩子们想象得那样美,读得那样投入,在这样的反复诵读中,诗歌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孩子们自身的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还关注了写字教学,重点指导落实了“旗”和“祖”字的写法,其目的是想将本文的8个要求会写的汉字分散到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中,既减轻了孩子集中书写的负担,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时间内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书写的一些要求和乐趣。
在课件的使用上,教师注重了美而精,在孩子尽量多地接触文字的基础上,使每一页课件都发挥帮助孩子们理解、朗读的功效。
总之,整堂课,教师着力体现一个读字,读准确、读流畅、读出体验、读出感情。让读贯穿了课堂始终,让情贯穿了课堂始终。在读诗中读祖国,在读诗中实现语言的提升。
《欢庆》听课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改玉”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他人他事,审视自己,让自己得到改变和提高。
今天,听了叶小萍老师的一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尤其是课后教师的精彩的点评,更让我觉得对于每位老师,今后无论是在把握教材上,还是在调控堂教学上都有极大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老师一开始就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是什么日子?上个星期的今天又是什么日子,是什么节日,你们干了些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回答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再借这服东风,充分利用多媒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人群欢度国庆的图片,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叶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巡视及时,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发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她的这一做法很值得同仁校仿,只有动态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才能准确地找到突破口,学生才能充分掌握应学会的知识。
叶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很及时,即使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对他们进行引导、鼓励,而不是置之不理。
这节课的闪光点很多,比如说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纠正等等。当然,单凭这些来评价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叶老师在这节课中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授之以渔”。
在听课中,让我吸收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更新了不少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
《欢庆》听课反思
《欢庆》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围绕“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天有幸聆听了朱老师执教的一堂识字课,收获不小,现整理如下:
一、导入部分:齐读课题,让学生读了以后说说还有哪些词可以代替这个词,平时有哪些节日可以用上庆祝的?导入部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带着老师的要求边听边思考:数数有几句话?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给生字找出朋友。
朱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她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生字词,自由拼读并提出要求,只要拼读得大声又准确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师出示生字卡,请小老师带读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接着齐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去拼音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读生字。
朱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读的真好!”、“你别紧张!” “**,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也读出来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后进生的自信心。这就是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
四、学习课文,自由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指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师总结评价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看到了什么?这样才能读得好。接着,师引导孩子画出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景物?然后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做出动作,体会这些动词的精妙之处在哪里。最后,还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儿童读书是不会边读边想的。怎么办?需要教师点拨,想词语描写的事物,随语言的流动进入意境,边读边想,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无论是“连词成串”的读,还是“连串成篇”的读,朱老师都十分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出诗的韵味。
整堂课,教师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想像、体验,在读中识字。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受教者,而是和教师一起在体验中认识世界,在体验中感悟真情,在体验中发展了能力。总之,这堂课上完以后感受很深,也学到了很多。
2011-10-10 10:28 听《欢庆》有感学校组织的“中表年教师竞赛汇报课”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六年的专科教学后,使自己在各方面放松了许多。当我再次踏上班主任的工作讲台时发现自己又落了一大步。可以说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现针对张海芬老师的这节课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首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张教师在课堂中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让二年级的孩子看视频,来体会当时中华共和国成立的伟大盛况,直观上给学生上一堂课。可以说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空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
张教师在准备课时,是那么的细心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欢庆》是小诗,教师用深情的话语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悟欢庆表现在哪些方方面面。整堂课读得很充分,当学生深情并茂地读着课文时,他们纯真的心灵就与课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
再次, 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张老师本课在创设情境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教师的教态很好,自己能够先进入到文本的语境中,也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课件运用很恰当,动画、音乐都能唤起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欢庆的那种喜悦。分析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抓住每一节体会文中的欢乐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教师专业的扎实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张老师那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同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
张老师的成功之处远不至这些,但我个人认为也有不成功地方。例如:教师地学习生字时,不要落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充分利用好有效的时间。因为是孩子吗,文本能理解就好,要达到当堂背一下不是更好吗,因为现在强调课堂的实效性。再者希望以后不要出现压堂的现象。
《欢庆》评课稿
执教者:王小玲 评课者:李海雅
上午听了王小玲老师上的《欢庆》这堂课,我认为本节课上得很好,听课后收获很大。王老师上课时亲切的笑容和语言,自然的教学仪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几位老师都谈了。我主要说体会较深的两点:
一、鼓励孩子们个性化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识字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激发、去培养的。王小玲老师的这堂课,她注意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迷等方法来认记本课生字。使自己的认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识记“献”字时,有位小朋友的方法很好,她用“一条犬跑到南边”的迷语来识记这个字,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象这样的课堂生成真的需要我们去呵护,使孩子们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图文结合的高效学习方法。在赏读课文这个环节,王老师精心准备了好几幅精美的图片来辅助教学,这个设计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课过程中,我觉得该环节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是多种目标融为一体的,看着多媒体出示的图和相应的诗句,学生不仅能读准每句诗,还能通过看图把诗句与事物建立起一一对应的联系,使学生容易理解诗句,同时这些精美的图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在美好的日子里,祖国大地上到处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飞翔,涛声阵阵的欢快喜庆气氛,给学生朗读诗歌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象刚才翠妃老师讲的那样,如果处理得好,对学生的美读课文起到一个推波助澜作用,还可以给学生一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所以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很好的。
关于细节方面,我有一点建议,在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王老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了“北京奥运的盛况”和“神七问天”的情景,然后总结:“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牵强,图片与祖国山河壮美有扯不上关系,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这是十三亿孩子送给祖国妈妈的生日厚礼。这样的总结也许更能激发孩子作为一中国人心中的自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