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资料 《一分钟》听课反思
《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亮点之处有:
一、导入部分: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老师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预习,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认字的预习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听黄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她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最深的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的,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的开课就做得非常棒。她设计;“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我和数学老师(刘老师)吵架了,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是因为我做数学计算题 1 = 20 陈老师说我做错了,我不服,你们能给我评评理吗?你们想知道1 = 20 的原因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老师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事。老师的开课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2、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是注重读的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怎样才能很快地读通课文?然后和学生一起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生字宝宝,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不一会儿,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在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的环节上做得也很到位。例如:让学生读完第一段后,她肯定地说,你们非常能干,已经能够把这段读通了,老师给你们打A,看看你们读第二段能不能得到A+。学生听了,读书的劲头更足了,当学生读完第二段时,老师又及时评价:“这回你们可以得到A+了,因为你们没有少字或添字,读得不错。第三段有没有信心拿A++呢?”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读书习惯。”
3.寓识于读,寓教于乐。
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读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快乐识字。在谈话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例如,学习生字“哈”“欠”,作为词语“哈欠”,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演。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把它放到汉字身上,使学生感到汉字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是经常接触到的,是活的、有意义的,是充满感觉的。老师让汉字和词语“活”起来了。在识字过程中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元元”等词语的轻声正音。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4.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为你的勇敢鼓掌!”、“你别紧张!” “**,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也读出来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是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使她的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评《一分钟》
执教这一课时时,听课的老师较多,现在把俞老师和楼校长的点评摘录下来。
俞老师的点评:
1、导入部分与课文主题珍惜时间没有关系。
2、讲解字词方面。读音后马上分析字形,太快了,应该带着课文中的词读一读。由字到词到句到段落,进而到全文,按照这样的步骤循序渐进,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3、缺少讲读。应该让学生从多睡一分钟到迟到20分钟中去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特别要注意两次叹气。让学生思考从哪里体会到元元后悔了,老师的话又有什么意义,从而更深层次地进入文本,体会到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4、生字范写的侧重点要更明确。
5、整堂课不够紧凑,容量不够大。
楼校长的点评:
1、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愿意主动识字。
2、能够注意到个别学生,也更应该关注整体。
3、识字教学中缺乏意义的教学,这点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
4、范读应更规范。“一”的变调要提醒学生注意。叹气的语气表达得不够恰当,应更突显元元心情的变化。
5、建议:在早间和午间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的情况下,剩下的学生也能跟进。
两位老师的点评让我深思,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饿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听《一分钟》有感
上周有幸聆听了罗政老师的点名课《一分钟》,下面谈谈本人听课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课伊始,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闹钟,让学生认识一分钟,从中使学生感受到一分钟之短,从而自然地进入课文教学,接着进行阅读教学,最后是识字教学。
本堂课优点有许多:
一、导入新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在阅读教学中,罗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时间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罗老师耐心地教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的心情,这可见老师的语文功底。
三、在识字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罗老师先板书生字并注上拼音,抽学生认读,不会的老师正音,接着是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读,全班开火车读……罗老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生字。
总之,本堂点名课,我认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新颖、多样,是一堂好课。
《一分钟》告诉我们:元元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学习《一分钟》,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蒋老师在教学中,目标落实明确、具体、全面,学生能够接受。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落实字词的教学,通过按结构等让孩子进行归类识记,把握了低段教学的重点。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点渗透得较为扎实。教学节奏、密度适当,教师的教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多一些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时间,培养学生多读、喜欢读的习惯、爱好。善于组织教学,课堂秩序有条不紊,学生学习效率也较高,在学生的活动中可以看的出来。在落实情感目标中,蒋老师能结合生活,让孩子感受,初步了解一分钟的重要。
在这节课中,我也成了《一分钟》的听众,体味到一分钟的确很重要。我们的教学是由四十个一分钟组成的,如何把握这每一分钟,如何让我的课堂泛着彩光,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
《一分钟》评课稿
周娟
为积极响应曙小“多元智能”的办学特色。在第五周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多元智能”为主体的语文组青年教师赛课。本次比赛中共有7位老师带来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何伶俐老师带来的《一分钟》展示课。
本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应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声声的叹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何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倍受启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何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课文的三大要求: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
2 整堂课中何老师始终是亲切的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读的真棒!”“别紧张,再想想”“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光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 为了体现“多元智能”的课堂教学特色,何老师设计了“演一演”的游戏环节,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了解了主人公元元当时的复杂心情。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该环节并没有完全开展,只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相信如果全班积极加入那么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出彩。
4 何老师对于本班的教学常规培养的非常好,整堂课学生都是坐得端端正正认真的聆听,是老师的教学可以有序的进行。
听了何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收获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课品如人品,她的课并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也要为能成为一位这样的老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