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习题
一、下列各组加线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寓所(住房) 易主(改换) 阴晦(昏暗)
B.无端(缘故) 恣睢(放纵) 鄙夷(轻视)
C.萧索(冷落) 谋食(谋求) 景况(情况)
D.熟识(熟悉) 心绪(心情) 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变好)
二、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园月,下边是海边的砂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B.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枝起一个大竹匾,洒下枇谷,看鸟雀来吃
C.他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文,却全然不动,仿佛石象一般。
D.这是我们养鸡的器具,鸡可以伸进胫子去啄,狗却不能。
三、下边句子的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醒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甲)这好极(乙)他(丙)怎样(丁)
A.“, , ?”
B.“。 , ! ?”
C.“! ? ?”
D.“! , —— ? ……”
四、填空
1.本文选自( ),出自该作品的我们还学过( ),作者( ),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
2.本文以( )为线索,以( )、( )、( )的顺序组织材料,通过( )的变化,描绘了( )的悲惨景象,揭示了( )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 )、( )的强烈愿望。
五、阅读理解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这节文字从( )、( )、( )、( )、( )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描写,说明闰土( )的生活境遇。
2.文中加线的“这样”指的是( )。
3.作者塑造闰土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答:( )。
六、写作练习
以“妈妈的手”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一、A
二、A
三、D
四、1.《呐喊》、《社戏》,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闰土20多年前后,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五、1.身材、脸、眼睛、衣着、手,贫穷困苦
2.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
3.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六、略。
《故乡》习题
一、依课文内容填词。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2、母亲早已( )着出来了,接着便( )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4、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而生活。
二、选择题。
1、与下面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
A、但父亲终于带他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3、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4、他站住了,脸上露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对文段意思概括正确但是一项是( )
A、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
B、表现了“我”见到闰土时既震惊又悲凉的复杂心情。
C、表现了“我”与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厚障壁的无奈心情。
D、表现了闰土对“我”与他之间友谊变化而难堪悲凉的心情。
5、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橡皮、尺和文具。
B、距离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决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三、解析题。
1、“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一钱。”这种格式在修辞学上叫回环。请模仿这种格式写一个句子。
2、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3、按要求改写句子。
A、我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爱、非常公平、非常伟大的人。(该为感叹句)
B、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还说:"希望将你的也送我。"(将画线部分改为转述)
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a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b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在文中a、b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a、 b、
2、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 )而辛苦,闰土为( )而辛苦,别人为( )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 )
3、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4、小说最后一句话,构成了一组相关的比喻,如果把“希望”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希望无所谓无(希望不能说没有)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 )看成本体,那么喻体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
“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
“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
6、请说说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
1、横。
2、迎,飞。
3、缚,拉,罩。
4、展转,麻木、恣脽。
二、
1、C
2、B
3、C
4、C
5、D
三、
1、略。
2、①“将来”与“希望”调换位置。
②“改进”改为“提高”或“质量”改为“方法”。
3、A、我的老师是一位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B、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四、
1、隔绝,隔膜。
2、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杨二嫂。
3、C
4、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希望无所谓有。
5、√,√,√
6、这个充满哲理的结尾告诉我们: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有了希望并不断地实践、奋斗,希望便有,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才能创造新生活。
课堂同步训练
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骨( )
嗤笑( ) 鄙夷( ) 恣脽( )
二、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整体阅读
5.“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8.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
四、阅读理解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a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b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在文中a、b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a( ) b( )
2.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 ( )而辛苦,闰土为 ( ) 而辛苦,别人为 ( )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 ( )。
3.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4.小说最后一句话,构成了一组相关的比喻,如果把“希望”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 ) 。如果把希望无所谓无(希望不能说没有)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 )看成本体,那么喻体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
“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
“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
6.请说说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2.对比
3.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
三、
5.含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包含着鄙视,杨二嫂是卖豆腐营生的,这个职业是被人瞧不起的,把“豆腐”放进绰号,就包含着鄙视了;其二是包含着戏弄,将西施与豆腐放在一起,就有此味道;三是侮辱,杨二嫂已成了招徕生意的广告。
6.“辛苦”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辛苦指奔波,劳碌;第二辛苦是指辛勤劳苦;第三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7.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说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8.(1)贪婪、鄙俗(2)善良、纯朴(3)麻木、痛苦
四、
1.隔绝,隔膜。
2.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杨二嫂。
3.C
4.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希望无所谓有。
5.√,√,√
6.这个充满哲理的结尾告诉我们: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有了希望并不断地实践、奋斗,希望便有,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才能创造新生活。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主要有《呐喊》和《彷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