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听课反思感想
本次中心校语文优质课评比的课我有幸听了两节,一节是宋路路老师讲授的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节是张楠老师讲授的二年级下册《学棋》。
宋路路老师的《海底世界》是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打磨的,经过两次试课,在这次评比中大家都说宋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资源。教师很容易把它上成资料交流课,花大量时间在交流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上,而游离于课文文字,远离情感世界。宋老师认真钻研文本,理清课文脉络:从海底动物、植物、矿藏三个方面绍了海底世界。宋老师教学没有平均使用力气,根据内容和表达形式,每一节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在学习理解了第三段的内容后,宋老师安排了总结该段写作方法的环节,并让孩子沿用这个方法,通过自读学习第四段,并以填空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宋老师果断地要求学生重新读课文。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宋老师就是这样把语文教学的任务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让学生在自然的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提高。
《海底世界》听课心得
上周的星期二、三无锡市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我有机会听了几节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萍老师的《海底世界》。
一成功之举
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这一堂课通过设计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共同朗读,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表演“窃窃私语”、海底动物的动作来达到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自读、齐读、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能抓住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与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一掌握三、四段的内容,理解重点的词语,句子。并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与说话练习。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朗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精读课文应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二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在教学设计中,打乱了常规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自然段进行教学,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同时提出明确要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生动再现,体会到了海底声音的多而奇妙。学生对第三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周萍老师通过动作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以我的启示是:
1、从教学规律来看: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2、从教学方法来看: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词语、句子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的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海底世界》听课体会
前段时间听了五处小学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这课,收获颇多。
首先给我的感受是整堂课充满浓浓的情意,教者情绪高昂,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其次,教者创设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情境的创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学生身临其境,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如:第一小节抓住“依然”进行换词练习,运用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以及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
在教学中,教者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走向大语文,真正学好语文。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这个词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学生的回答异常精彩,这时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由于本堂课的量太大,以至课的后部分教学显得有些仓促。
《海底世界》评课稿 ※
《海底世界》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顾岁琴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顾岁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顾岁琴老师能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执教中,如:顾老师讲到海底很宁静,但并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的这一环节,顾老师能针对声音,注意培养学生语感.
1、展读理解
顾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自己先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顾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海底到底有些什么声音?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这一句)齐读(出示: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和呼噜……)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句话中最后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还有哪些声音?句式训练:如果你用上特别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 ;
有的像()一样;有的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底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填写表格)
顾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最后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对海洋动物的认识。
四、总结
顾老师让孩子了解海洋的同时,也应该保护海洋,不能随意的开采与破坏。 这一环节也设计的很好,让学生先看了几组图片,让孩子知道应该保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
总之,顾老师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海底世界》评课稿
彭春兰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易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易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易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执教中,如:易老师讲到海底很宁静,但并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的这一环节,易老师能针对声音,注意培养学生语感.
1、展读理解
易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自己先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易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海底到底有些什么声音?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这一句)齐读(出示: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和呼噜……)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句话中最后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还有哪些声音?句式训练:如果你用上特别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底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填写表格)
易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最后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对海洋动物的认识。
四、总结
易老师让孩子了解海洋的同时,也应该保护海洋,不能随意的开采与破坏。 这一环节也设计的很好,让学生先看了几组图片,让孩子知道应该保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
五、提出一点小建议
1、从第二自然段过度到第三段很生硬
2、可以多喊几组表演
3、文章的重点应该是2-5段,但是老师把课文的第2段作为了重点,其余自然段并未作为重点讲
4、开头可以多找些有关海底景色奇异的图片,比如珊瑚等图片,全都是鲨鱼内的图片和课文不是很搭
总之,易老师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同课异教《海底世界》评课稿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课文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形态、海底矿藏和海底地貌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几位执教老师均能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制作课件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欣赏到海底奇异的动植物,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老师们用各自亲切自然的课堂形象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的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始终,让每个学生都能一种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者情和学生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这种师生之间的融合是一节优质课的首要条件。
老师们均能围绕课文的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她们在处理第二段的“窃窃私语”这个词语和“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部分时,采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一定的情境中练习造句。通过课件播放各种声音,展开想象、模仿文中句式说说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到海底动物奇妙的声音。再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为了将课文中动物的活动方式更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采用了联系生活作比较、课件演示、学生表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轻轻松松就了解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另外,老师们还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比如,在教学二、三两段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海底动物的特点,作者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使用这些说明方法。我想,这样的渗透对孩子们的写作应该时有所帮助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亚云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她彻彻底底地融入课堂,和孩子们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在她的引导和感染下,孩子们思维活跃,表达大胆,学得兴趣盎然,表现很是出色。
如果说白玉微瑕的话,那就是由于老师们花了较多的时间在二、三两段的教学中,所以在学习四、五两个自然段时就显得有些草草了事,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束也让人感觉是仓促收场,这表明老师们的控场能力(包括教者自身语言的精炼、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和引导、对每个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以及不过分拘泥于教案等)有待提高。当然,这种能力是需要每位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历练的,而公开教学是最好的练兵场。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评析反思自己的《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有了一些自己新的感悟。
一、关于教材
教材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一问一答,首尾呼应,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很明显文章就这八个字而展开。虽然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都很清楚,第二自然段写了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第三自然段写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第五自然段写了海底的地形与矿藏。但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八个字却是不能完全割裂开的,每一个自然段都有这八个字的踪迹。
第二自然段中景色奇异主要表现在海底虽然是宁静的,但还是有声音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三自然段中景色奇异主要表现在海底动物活动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发光,与众不同,而很多种声音、活动特点各不相同也就意味着有很多种动物,可见物产丰富。课文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课文具体形象。第四自然段中海底植物的差异也很大表现在“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这两方面,景色非常奇异,同时植物种类繁多,也显得物产丰富。第五自然段中海底地形富于变化,矿藏丰富,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二、关于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并有感情朗读;3、激发学生探索海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关于教学设计
A:导入:
上课稿:
1、师引背《美丽的南沙群岛》的第二节,揭题,学“底”,“底”是物体的最下部分,可不要忘记最下面有个“点”。
思考稿:*1、出示:出示中山小学科学探索宫大门的图片,激发学生去探索,加入海底世界视频,配乐朗读。
2、大家预习过课文,读课文时你发现哪些生字特别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1)汪:第一声,水深而广就是汪,通常我们说汪洋大海,在文中是说……
(2)藻:练习读句子。
3、通过预习,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解释“奇异”
4、文章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写了海底的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把书打开到124页,分别请同学来读课文的2到5自然段。(板书动物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差异、地形矿藏)
在概括动物声音时相机问: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 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潜入海底,去看看那景色奇异的世界。
【此处的目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结合《语文评价手册》中的《预习导航》,解决学生生字生词长句子的障碍,同时梳理课文内容。但是更加欣赏芮老师的情境导入,这样创设一定的情景,很好的把学生带入文本,因此在思考稿中借用其导入。另外,改进过渡句,使其更扣题。】
B:学习第二段
上课稿:
1、那么海底有什么声音呢?想听吗?(想)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师生齐听)【此处的水中声音显得没有必要去听,因为这是几种常见的声音,学生不陌生】
2、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什么时候发出的?(指名读)
请同学们想一想,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也要用书中这种方式来说。补充海底动物的声音。
3、海底动物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声音?【此处的拓展没有必要】
4、学习“窃窃私语”,我们什么时候用“窃窃私语”?
5、补充海底深处的声音。【此处的补充运用不是很恰当】
6、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表现景色奇异呢?学习: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当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底以下几十米深,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7、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此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的资料用的不是很恰当,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很丰富,教师没有适当引领,再加上句式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冲淡了课堂的语文味。在学生说各种各样的声音的时候,又缺少科学依据。经过思考,整段教学设计如下】
思考稿:
1、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呢,默读课文,找一找相关语句。
(1)一奇: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当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底以下几十米深,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概括:海面与海底的反差如此之大,很是奇特。
(2)二奇:海底虽然宁静,可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a:那么海底有什么声音呢?想听吗?(想)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指名读句子。
b: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句子,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c: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动物声音的资料,请同学按照“还有的像( )一样( )”的句式来说一说。小结:你们说得真好,海底就有可能发出你们所说的这些声音,但作者没有都写出来,
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此处先出现补充资料,再让学生进行句式练习,显得有理有据】
d.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什么时候发出的?(指名读)
小结: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象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现在让我们一同再来奏响这美妙的海底乐章。(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是呀,不但海底动物的声音非常奇特,而且他们的活动各有各的特点,也十分有意思呢。
C:学习第三自然段
上课稿:
1、海底动物真是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你能否用上“我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活动的特点?
海参:抓住四米,四米有多长?一个小时才能爬四米,蜗牛每小时能爬八米,可见海参爬得比蜗牛还慢。
指导朗读【这里忽视了“只能”的教学,没有紧扣文本】
梭子鱼:我们来算算,梭子鱼游80千米,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这个数字不够精确也是不容易算的,只能粗估,所以这个设计不恰当】
乌贼和章鱼:用手演示活动特点,指导朗读。
贝类: “巴”其实就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深水鱼: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视频,感受深水鱼。【此处导语显得罗嗦,与课文不够紧密,应抓住打比方的一句进行教学】
【此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演示动作,抓住关键动词,体会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活跃,自己能说出相关知识,但教师没有将其引回文本,再加上时间不够,显得有些匆忙,一掠而过,没有很好的抓住其中的语言训练点,譬如打比方、作比较的句式,以及总分的构段方式】
思考稿:
1、海底动物真是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你能否用上“我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活动的特点?
海参:用手势理解伸缩。
抓住四米,四米有多长?一个小时才能爬四米,蜗牛每小时能爬八米,可见海参爬得比蜗牛还慢。
还从哪个词语看出海参爬得慢呢?(只能)指导朗读
梭子鱼:从哪些地方看出梭子鱼游得快?
抓住“几十千米”及“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体会梭子鱼的活动特点。
比较句式: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很快。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强调作比较的句式。
对读海参和梭子鱼,体会不同特点。
乌贼和章鱼:动画演示,帮助理解反推力。
贝类: “巴”其实就是什么意思? “免费的旅行”让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深水鱼: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你发现什么?你感受到什么?
抓住像什么一样体会。
小结:海底动物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中,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D: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了解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那么海底的植物、矿藏又是如何呢,下一节课我们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