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水上飞机》评课稿
李老师用她那亲切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堂轻松的语文课,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又没有高深的道理,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志向。李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轻松可行的教学环节,如教学第2至5自然段时就教得很好,指导学生读,读出了小海鸥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师设计了两次四人小组讨论,一是还有哪些水上飞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一是说说自己的的创意,说说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这是本课的亮点,教师的即时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重视双基训练,用“渐渐”“究竟”造句都设计得很好。
下面我有几点想法想和李老师探讨: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那么奇怪在哪呢?它与普通的船有什么区别?如果这里能再深入一些,学生对水上飞机就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2、教学水上飞机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水上飞机是怎样参加战斗的,水上飞机是怎样输送物资的,水上飞机又是怎样去扑灭森林大火的?还可以给水上飞机取名字,这样强化了水上飞机的作用,课堂也会更加出彩。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我们说语文课要像戏剧一样有序曲,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很难,但李老师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发明自己的飞机使这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观于永正老师课堂实录有感
临清市尚店乡联校 马培国
这次京华中学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第三次了。记得第一次是在聊城听于老师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我把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板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括学生的回答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生怕忘了、漏了一丁点儿。第二次还是在聊城,我又是把于老师讲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没事时总翻翻这些记录,希望得到一些启迪。是啊,自己得到的收获真不少。于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于老师教学中的幽默风趣;于老师教学中的智慧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有一次观赏了于老师执教的《水上飞机》这篇课文。与前几次听课结合起来,在我脑海中深深留下印迹的是他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朗读的重要性也是于老师反复强调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创造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高林生老师总结的更直接简练:“书读好了,课文不用教。”
对朗读的训练我也是不遗余力。为了读好课文,我曾让学生把所学的每篇课文都背下来;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把录音机带进课堂,让学生配乐朗读;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举行过班级美文诵读比赛;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让学生“手舞足蹈”;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背过十几篇课文,给学生范读……
我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有一些收获,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课堂上到底缺少了什么?是人格魅力,是文化修养,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创新。当然还有很多。是啊,发现自己的不足,是进步的第一步。就单在阅读教学的朗读指导上,我就受益颇丰。
于老师在教学《水上飞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个“喂”字可谓“画龙点睛”;一个“喂”字把学生引入情境;一个“喂”字还原了语言形象;一个“喂”字使学生理解了语言内涵;一个“喂”字使语言与语境融合。真是“点石成金”。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思考。而且,于老师点得恰到好处,这种能力是于老师长期探究的结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学能力的体会。于老师情境创设的这种方法,于老师这种点“鼠标”的能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生的朗读一开始也不是很理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是很形象。尤其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更是缺乏感情。这时,于老师让一名学生到后面扮演“小海鸥”,自己扮演“水上飞机”,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很快,学生进入了情境,朗读变得有声有色,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是太好了!的确,由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是非常复杂的。于老师善于把握学生情感的逐步变化,让学生一步步走近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相融合,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表”。于老师的精彩点拨,逐层递进法,值得我们探究学习。
以上几点是我听课后的几点反思。于老师的朗读指导,给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我们一定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交流。
这个星期听了郑老师所讲的《水上飞机》一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师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在第七自然段中:“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去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师先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给海上救护机的几个兄弟分别起一个名字,并说说你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交流完之后,问学生“水上飞机这个大家庭,就这么几个成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还会有哪些成员呢?” 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讲出了好些新功能的水上飞机:水上清洁机能清理海面上的垃圾;水上勘探机能探测、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水上巡逻机能侦察敌情;水上探宝机能寻找海底宝藏……
如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了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学生思维跳出了课文的束缚,思维得到了迁移和发散,学生畅所欲言,教室里传递着思想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此时师趁机结合课后的第四题,出示了以下要求:
想:如果让你制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那些作用?
说:以“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大”为开头,介绍你的水上飞机,把名字、作用讲出来,为自己的飞机作个广告。
让学生由想到亲自去做一做,说一说,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启发想象,实现想象,再进行创造性的说话。使“想、做、说”统一,让手脑一块干。结果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让老师刮目相看,有学生利用制作了能在水中自由滑行的水上飞机,上面加了一格一格的房间;有学生制作了类似于直升机飞机的水上飞机;也有的像个半圆球,有点像飞碟的水上飞机…… 种类很多,款式也各不相同,虽然作品还是雏形,但可以看到学生无限的创造潜能。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孩子的心中,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净土,有着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课堂上产生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趣奔涌吧!
《水上飞机》听课有感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听了鲁文娟老师的一堂语文公开教学,受益匪浅。她用那亲切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堂轻松的语文课,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又没有高深的道理,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志向。鲁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轻松可行的教学环节,如教学第2至5自然段时就教得很好,指导学生读,读出了小海鸥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师设计了两次四人小组讨论,一是还有哪些水上飞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一是说说自己的的创意,说说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这是本课的亮点,教师的即时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鲁老师重视双基训练,用“究竟”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的同时再用究竟造句都设计得很好。
下面我有几点想法想和鲁老师探讨: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那么奇怪在哪呢?它与普通的船有什么区别?如果这里能再深入一些,学生对水上飞机就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2、教学水上飞机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水上飞机是怎样参加战斗的,水上飞机是怎样输送物资的,水上飞机又是怎样去扑灭森林大火的?还可以给水上飞机取名字,这样强化了水上飞机的作用,课堂也会更加出彩。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我们说语文课要像戏剧一样有序曲,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很难,但鲁老师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发明自己的飞机使这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最后老师设计的练习科学、合理、有价值。
《水上飞机》评课
上课一开始,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海天图,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描写水上飞机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此时,学生与小海鸥一样,产生了一个疑问:咦,这是什么船?揭示了写小海鸥想法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的口气读这一段话。这是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就出现的精彩的一个片断。老师利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真切、生动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荡了学生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看到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这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那样:“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情境设置的同时,老师还以“你是小海鸥你会怎么想?”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