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老师随笔 由孩子不明白为什么错题想到的


今天通过手机浏览信息时看到这样一则案例:
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小刚家养了6只母鸡,平均每天下蛋5个,总共要下满210个鸡蛋需要几周时间?”一个孩子很快答题如下:6?5=30,210?30=7,7?7=1(周)回答要下满210个鸡蛋需要1周时间。
老师批上了“×”好,孩子又问老师自己计算错在了哪里?老师让孩子再想想去。当然孩子身边有些小孩子也百思不得其解究竟错在了哪里,从计算中看似无懈可击,但是却与实际生活相差千里。
我们回顾试题,“小刚家养了6只母鸡,平均每天下蛋5个,总共要下满210个鸡蛋需要几周时间?”题目基本符合生活实际,一般情况下一个母鸡一天下一个蛋,也可能有不下蛋的时间,“平均每天下蛋5个”,正是6只母鸡每天共下蛋的数目。这作为一种生活常识隐含到考察点里。
而为什么孩子出现错误,百思不得其义,应该也真是常识缺乏的缘故,这也是我们很多教师不经意间忽略到的东西,有时候不经意间将我们的阅历当成了孩子也会有的阅历,有些看似常识,其实也是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东西。
这绝不是看似简单,我们一个“×”号就能让学生醍醐灌顶,马上认识到的学习。
这正成为我们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东西,教学内容要于生活联系,从而让孩子学以致用,能够有效迁移,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综合思维分析能力。
但是我们绝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我知道就是你知道”,课堂中只狭隘地就急于本学科内容里,要学会适当的拓展联系,照顾到学生相应知识的补习,真正让学生学通学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在错误中全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比如一些字词来龙去脉的联系,易错词饶有兴趣的对比,五谷杂粮实际的样子,从课堂学科教学上看似与学习目标有所偏离,但是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学生需要日积月累的东西。所谓常识,也是我们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观察或识记而形成的内容,绝不是空穴来风,学生天生有的印迹。
鉴于此,我们在孩子的错题背后,不应是指责或者感觉到可笑、无奈,而是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弥补问题,主动出击,补上孩子欠缺的常识累积,从而让我们的教学于生活化中更接地气,真正以生为本,全面推动学生发展而起。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