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
    2.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拿出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图形)
    [评析: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而言,正确地区分“体”与“面”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一些物体的形状,既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又为学生感受“体”与“面”的联系提供素材。]
    二、 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 摸一摸。
    谈话:其实,这些图形就藏在小朋友手中的物体上呢!不信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 描一描。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 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描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评析: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联系还缺乏感知。“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了“面”,“描一描”的活动则经历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初步体验“体”与“面”的联系。此外,教师使用“藏”“找”“请”等词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找一找。
    谈话: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7页,看“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评析: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既沟通了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又使学生已经形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得到及时巩固。]
    三、 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评析: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和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直线”与“曲线”的不同感受。]
    3.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 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 回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