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拼搭”课堂教学片断与思考


片段一:在活动中生成疑问
    师:小朋友,你喜欢搭积木吗?今天课堂上搭积木,不是自己一个人搭,而是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
    (出示教科书第26页“堆一堆”的画面)
    师:图中的4个小朋友在搭积木,他们各选用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生:上面的小女孩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
    生:不是正方形是正方体。
    师:是的,这个小女孩拿的是正方体的积木在堆。那其他小朋友呢?
    生:下面的小女孩拿的是球形的积木,两个小男孩一个拿的是长方体的积木,一个拿的是圆柱体的积木。
    师:我们每一小组也有些积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堆一堆,看看你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发现?
    (分小组进行搭积木活动)
    师:你有疑问吗?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师:小朋友有了不少想法,正方体和长方体容易堆,圆柱体和球不容易堆,为什么呢?(让学生沉思片刻,并不急于让学生做出回答)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堆一堆”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活动,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设计教学时改变了教材上先“滚一滚”再“堆一堆”的呈现顺序,这样可使课堂学习的过程更符合儿童的认识和生活。)
片段二:在实验中获取真知
    (出示教科书第28页“滚一滚”的画面)
    师:画面上的小朋友正在做这个实验呢,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答略)
    师:是的,请每组小朋友像他们一样用小黑板做滑面,先自制了一个小滑梯,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拿好,可不是随便滚哦。把积木放在滑梯上方,松手后观察它们是怎样滑下来的?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分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球和圆柱体滚得很快。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不容易滚。
    生:球滚得最快,圆柱体也能滚下来,可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滑了一下就不动了。
    师:对,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球和圆柱体滚得快,而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滚。那么你有办法让正方体和长方体也能从滑梯上很快滚下来吗?
生:我用劲推它们,正方体和长方体就滚下来了。
师:哦,可以用外力推。
    生:如果给正方体和长方体下面加一个圆柱,它们也应该能滚下来。
    师:你真有办法,借用圆柱体帮助它滚下来,这就好像是——
    生:是汽车,给车厢装一个轮子。
    师:你想得真奇妙。
    生:我可以抬高滑梯的一头,正方体和长方体滚得也很快。
    师:刚才小朋友给不容易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想出了许多让它们也能滚的好办法,你们真棒!谁再给我们总结一下,在同样的滑梯上这4种形体滚的情况。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滚,球和圆柱体容易滚。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
生:同意。
    (老师将圆柱体的底面放在滑梯上)
师:咦?现在圆柱体怎么不滚了呢?
生:把圆柱的侧面放在滑梯上,它就可以滚。
    师:为什么同样是圆柱体,把侧面放在滑梯上它滚得快?而把这个底面放在滑梯上它就不容易滚?小组内小朋友再滚一滚,想一想,议一议。
    (生答略)
    师:是的,圆柱体很特别,它的底面是乎乎的(用手摸一摸),它还有一个特殊的面(指侧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答略)
    师:我们小朋友起的名字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个面是弯曲的,可以叫它曲面。还有哪些形体也有这样的曲面?
    生:球上面的面是曲面。
    师:正方体和长方体上的面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上的面都是平面。
    师:现在谁能解释,圆柱体为什么有时滚得快,有时不容易滚?
    生:因为圆柱体上有平面也有弯面(曲面)。把平面放在滑梯上,它就不容易滚;把弯面放在滑梯上,它就滚得快。
(在“滚一滚”的数学活动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只让学生发现“滚”的结果上的差异,更要引导学生透过这一现象发现其更深刻的数学本质即面的特征的不同。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抓住圆柱有时滚得快,有时却不易滚的实验现象,努力营造数学探究与发现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认识平面与曲面的不同特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组织、支持、质疑、促进,适时适度。)
片段三:在反思中体验收获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谁能够知道,我们在一开始拼搭积木的时候发现的问题:球最难搭,这是为什么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解释这个有趣的现象吗?
生:我知道了,球的面是曲面,所以它最难搭。
生:球和圆柱体都难搭,因为它们都有曲面。
    生:球和圆柱体容易滚是因为它有曲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因为它们的面都是平的,所以容易搭。
    生:我还知道了,圆柱体很特别,它有曲面,也有平面,所以可以用它的底面来搭积木,用它的曲面来滚一滚。
师:今天上了一节数学课“有趣的拼搭”,你觉得为什么叫“有趣的拼搭”呢?它究竟“有趣”在哪儿呢?
(生答略)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思考,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活动之后的充分交流、回顾反思,促使学生梳理认识,内化认知,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成功。)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