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纸牌引入——
师:(手拿一张纸牌)仔细观察,这张纸牌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说得真好!(进而将纸牌一张张叠起,成为一副牌)那么,一副纸牌又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长方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牙膏盒,文具盒,粉笔盒,冰箱。
师: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
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从这则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执教老师对“一张纸牌的形状是长方形”这一说法是持肯定意见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提出不同观点以商榷。
毋庸置疑,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想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从平面到立体,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然而,教师在此似乎忽略了一点,即一张纸牌的形状应该是长方体,而不是长方形。
首先,在初等几何中,“面”与“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研究的对象也是不同的。“面”是“体”的界限,是“体”与空间,或空间与空间相交的公共部分,研究的是二维空间;“体”是几何形体,是研究物体的形状与大小而不研究物体的其他性质时对物体的简称,“体”是由“面”围成的,研究的是三维空间。所以,“面”只有长、宽,而没有高,而“体”既有长、宽,也有高。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只有长和宽,一张纸牌的形状指这张纸牌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这张纸牌不管有多薄,除了长、宽,肯定有一定的厚度,显然,一张纸牌的形状应是长方体而不是长方形。
其次,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段目标来看,“空间与图形”的学段目标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在第一学段(1~3年级),只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而在第二学段(4~6年级),则要求学生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因此,在第一学段,学生可以将一张纸牌的形状看成长方形(纸牌的厚度忽略不计),因为这时只要求学生了解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增强,如果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原有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在第二学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长方形与长方体是有区别的,要让学生逐步感知长方形与长方体的本质属性。这时,一张纸牌的厚度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说一张纸牌的形状是长方形值得商榷,只能说一张纸牌某一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再次,上述教学片段中,一副牌是由一张张纸牌叠加起来的,如果说一张纸牌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话,那就会给学生造成误解:长方体是由一个个相同的长方形叠加而成的。学生由此会得出“圆柱是由一个个相同的圆形叠加而成;圆锥就是由一个个越来越小的圆形和一个点叠加而成”等错误结论。显然,这不利于学生认识长方形与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长方体是由长方形围成的),也不利于学生认识“面”与“体”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误导作用。
导入新课自然,引人入胜!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