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有数学味,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如果在数学课中也来点语文味,又如何呢?下面,看一则案例。■案例
特级教师黄爱花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独具匠心地将“循环”这一抽象概念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老故事结合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听一段配乐故事,好吗?
生(众):好!(教师播放录音)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
(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师:(笑着关掉录音机)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
(全班同学争相举手,老师指名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讲)
生: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忽然停下来)
师:怎么不讲了呢?
生:这个故事用不着讲了。
师:(对全班同学)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众):讲不完。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一句话。
(师板书:不断地重复)
师:说得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就像这个故事里的那句话一样:不断重复出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接下来,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循环”的含义)
■反思
一个僵硬、抽象的数学概念被一个诙谐有趣的小故事直观形象化了,学生在这种既轻松又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一知识。
数学王国有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定理、繁琐的公式,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呢?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涉及几门甚至多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数学课里我们不妨熬制一种特殊的语文味。这种语文味既可以是用以阐释概念的小故事,可以是为牢记一串数字、一种规律或一些符号而创编的儿歌、顺口溜,甚至是一个比划,一种肢体语言。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做,在做中“感悟”语文味;让学生自己说,在说中“体会”语文味;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品味”语文味。相信,以前那种机械呆板的数学课堂就会被趣味盎然所取代,他们会变得愿学、想学、乐学。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科整合的手段。(作者单位:蒲大勇,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局教研室;王笑容,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七宝寺小学)
来源教育导报
好东西
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