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课后反思
《约分》是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在于判断约分后的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的确掌握不够理想。经过反思,《约分》这节课值得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亲身经历过程
    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时,只是通过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最简分数,然后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结合图观察分数,让学生发现几个不同的分数所表示的阴影大小即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再让学生来说说。学生基本上都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变化,他们有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字都变小了,从而引出约分的概念。事实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一般的方法,但在后来的练习中部分学生找公因数的速度较慢,或者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缺乏直接的体验。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最简分数的特别之处是不能再缩小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几个最简分数,不经意间加深对最简分数的理解,以及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的成功的快乐感是接受式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2.不断巩固旧知
在这个约分的过程中涉及到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要对每个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才能很好的掌握约分的方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这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学生出现约不完的情况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最大公因数,不能判断两个数是不是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是不是互质。只有当学生能很快找到最大公因数,约分就变得简单快捷。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
3.充分考虑时间空间
学生在发现最简分数时学生在化简时,途径有很多,有些学生是一步步除以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一下子就除以最大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口算一下子得出最简分数的,都是可以的,我没有勉强一定要用哪一种,但是强调一定要找准公因数,并且化到最简分数。而学生一下子要发现最简分数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发现最简分数概念的实际含义。
4.调整课程结构
纵观教材的内容编排,首先在第二单元安排了因数和倍数,接着在第四单元安排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约分、最小公倍数、通分,这样的结构似乎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教师如果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把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内容提至第二单元,可能对后续内容会更有帮助。其次,要想求最大公因数,必须先学短除法,要想约分,必须先认识互质数,可是这两个内容在教材中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讲述,但它们非常重要,对后面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个内容作为正式内容来讲,同时还补充讲解了一些约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数先消零在化简;分子分母都是偶数时先用2去除;倍数关系时用分子去除等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作为引导着和组织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精益求精。
《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方法,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从例题1:18/24入手,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几个与它们大小相等的分数。学生通过写分数、说理由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状态。然后板书36/48=18/24=9/12=3/4 ,通过“比较这些相等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字都变小了,是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了相同的数,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从而引出约分的概念。“36/48约分成3/4后还能继续再约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你能举出几个最简分数吗?”引导学生不断地说,真正理解什么是最简分数。之后学习例题2约分的书写格式及约分的方法。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学生们基本上都对一次约分的方法感兴趣,但一次约分的要求更高,就是要一眼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探索活动,我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归纳总结,举例验证,由内到外的理解概念的意义,打破了概念教学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层层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约分》教学反思
本课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较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我就没有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第一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第二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第三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不呆板的认识。
我的数学课堂
                            ——《约分》教学反思
     我昨天讲授了《约分》,孩子们掌握得不是很理想,讲完从头脑的接收,到理解消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讲授约分概念的时候,学生对“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等数学专业字眼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就举例,“语文课上,你们学会缩写句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学过。“在数学上,约分就好比一个缩写句子的过程,去掉修饰,剩下的主干再不能缩了,就叫最简分数。再比如,你们吃过花生吗?是不是先剥去外壳,然后再搓去红皮,最后剩下白仁,还能再剥吗?这就相当于最简分数。明白吗?”这时,孩子们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脸上表情中看出刚才的困惑释放了不少,我才稍稍放下心来。
      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巡视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约分不能到最简分数,只是除以其中一两个公因数而已。针对以上情况,我抛出一个问题“最简分数分哪几种情况?”,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出三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是相邻的关系,它们的公因数是1,是最简分数;二是分子和分子是不同的质数的情况下,它们的公因数也是1,是最简分数;三是分子是一的分数,它们的公因数也是1,是最简分数。有了以上总结这三点,学生不仅节约了判断的时间,还有了检验是否化到最简分数的标准,有效降低了出错率。
      由今天的发现延伸到数学课堂,我发现数学课不能只是刻板地复制教材,而是教师要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找到与学生的交融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点。另外,数学问题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地挖掘,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所以在本节课我抛出问题后,不急着给出答案,先让学生思考,总结什么样的分数属于最简分数,然后教师再去总结,归纳。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话:“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尝试,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去发挥。”这种理念不断指引着自己的方向,体验于数学课中。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