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的现状及教学对策
生物组 莫江桦
在任教的过程中,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成绩总不太理想,下面本人根据学生的考试卷面及学生上课的表现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摸索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没有转变学习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在小学阶段为了升学考试,学生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背各科的基础知识。学生慢慢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以后课程较多顾不应暇,老想找捷径,认为生物学的学习只要把课本上的概念记住就可以。对概念不完全理解,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根据课改的要求考试命题力求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避免学生和老师死读书,读死书,例如:把两粒大小相似的种子,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种到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哪一粒种子萌发。A、甲种种子先萌发B、乙种子先萌发差C、同时萌发D、无法判断 有很多学生选了B答案。阳光下,一株绿色植物所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这一道题的得分率也不高。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二)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生物学科作为考查科目,七年级不管是学生和家长、老师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要的科目、其他科目属于副科,所以不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前,学生几乎不预习,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不明确。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占少数。影响教学的效果,有些概念重复多次,还不能掌握。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做笔记,有的不会做笔记,把老师写的东西全抄下来,部分重点、非重点。到考试复习的时候我从下手。效果很差。在课后,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但是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缺乏钻研的精神,有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有些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就是去玩去了。所以不认真对待实验课,课前既不预习,课上又不注意听课,在下面和同学交头接耳,或摆弄桌上的实验用具,等到动手做实验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做起,就瞎做,乱做一气,违反操作规程,有的拿材料乱切,有的拿用具水打闹等,造成实验课混乱不堪。没有完成课堂任务,从而也失去信心。考实验题时,丢分率较大。学生的作业和卷面出现的错别较多,例如:“氧气”写成“氣气”、“子宫”写成“子官”、“碳”写成“炭”、“神经”写成“神精”等。
二、教学对策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明确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1、生物与人们的生活
生物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种,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其重要性一方面是作为一门学术的研究作用,另一方面是为医疗、农牧业、环境保护等奠定理论基础,人的生活处处都离不生物,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做到知识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液泡里的细胞液时,学生尝水果、辣椒汁液,谈谈其味道,猜想一下它们来自那个结构?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时,让学生亲手发豆芽。在宣传传染预防的时候,告诉他们运用生物学的知识预防疾病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救、安全用药。利用周边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自觉形成环保的意识。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就等于是自取灭亡,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生态。总之,学好生物学知识终生受用。
2、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阶段生物学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如果在初中阶段生物基础知识薄弱及不良的学习习惯对高中阶段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在高中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很困难,同时老师也教得感到很吃力。在七年级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矫正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态度,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死知识”变为“兴趣学习”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者看到了见所未见的情境所引发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们的兴趣就会勃然而发,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对事物的发展及结果的急切等待,并要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过程也就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 ,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设置疑问,如:讲解叶片的结构时提出正面为什么比背面绿呢?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这些问题贴近见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舞台。而通过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学生探索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辨证地理解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从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获得知识和信息。这对于他们将来去探索许多未知领域奠定了基础。生物课实验的效果取决于目的、任务的明确程度。目的任务越明确,学生的实验过程也就越完整、准确。因此,在每次科学实验课前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学生提前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留心身边的生活。在预习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可以在预习设计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要求学生敢于放开手脚去思考、去动手实验。学生预习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培养同学间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的精神,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重视实验过程和环节, 教师在实验前应只作简明扼要的实验注意事项的说明,尽可能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一般是先不知实验结果,通过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可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愉快,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纠正学生的阅读习惯, 生物教材内容很丰富,除了配有大量的图片外,还介绍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的典型实例、科学家的故事,这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训练的方式及本身接受信息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阅读速度较快,但掌握的信息量较少,属于“走马观花”型;有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但对信息的摄取量在单位时间内较前者多;少数学生能边阅读教材边勾画重点、难点之处,能做到看、思、记相结合,这属于一种较好的阅读品质。为此,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他们如何提炼教材“中心”,把握关键的“字”、“词”、“句”;指导他们把阅读文字与读图有机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坚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念、我们不断地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上都能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