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红林学校  刘剑锋
一、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王嬴政顺应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民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随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创建或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或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介绍了秦王嬴政其人及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创建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目:巩固统一的措施。介绍了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还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第三目: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介绍了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和秦朝的疆域。《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又刚刚真正地接触历史学科,学习历史的方法无从谈起。因此,在讲课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1、实现知识迁移,探究一个国家完成统一应具备的条件。2、掌握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及其疆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意义及秦朝的巩固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迁移探究能力。3、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关心时事等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对秦灭六国及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设“历史沙龙”、“畅想天地”等开放式、参与式教学环节,突破重、难二点(重点:秦王扫六合,秦朝巩固统一措施;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作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秦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学习、研讨和探究,使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懂得:一个国家要完成统一,增强国力至关重要!坚信: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乃至个人,只有团结向上,努力进取,自强不息,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王扫六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一、舍我其谁——成就霸业。
二、独辟蹊径——大国崛起。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北击匈奴筑长城,迁民戍边。
      南伐越族修灵渠,开发南疆。
三、谁人评说——帝王功业。
六、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从质疑开始  上课伊始,教师用谈话法讲述当今台湾问题,并引导学生质疑:台湾能否顺利回归祖国?
2、互动释疑、教学相长  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师生互动的释疑环境。
首先,学生以大组为单位,分别将教材“秦王扫六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认真预览、研讨,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与其他组同学相互质疑,阐释、点评,教师起指导、“拐杖”作用。其次,提炼话题,设“历史沙龙”等教学环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其得到全方位发展。再次,进一步拓展,借助气氛音乐的渲染和多媒体的辅助,将教学引入探究研讨阶段,实现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彻底释疑,使学生陶醉在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愉悦中,进而爱上学习本身!
(1)学生感知、研讨课文后,每组选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试讲,他组学生质疑、点评。
(2)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时,予以支援,适时调控课堂,实现教师“平等者中首席”的理念,发挥其指引者、示范者、支援者的作用:①引领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习“秦王扫六合”时,设“历史沙龙:秦统一天下具备了哪些历史条件”(抓住重点)?师生互动、得出结论:人心所向、历史趋势、商鞅变法、嬴政雄才。学习“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时,请几位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分别扮演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要求将其“地位、职权”用言行表现出来,以进一步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体制度的实质是皇权至上及它在当时的积极作用(突破难点)。②适时调控课堂,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后进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虽然文化课成绩差点,但他们身上亦有很多闪光点,教师应鼓励其不要悲观,迎头赶上。如学习“书同文、车同轨”时,设“畅想天地”:若秦朝未采取“书同文、车同轨”措施,会怎样?教师着重让后进生参与,只要言之有理,就让全班给予热烈地掌声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兴趣。
(3)将教学活动引入探究研讨阶段,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知识迁移,彻底释疑。学习“修筑万里长城”时,设“IQ擂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有何看法?你的意见如何?(投影仪显示《孟姜女哭长城》)?擂台里,学生对第二问出现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秦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巩固统一,是必要的;一种认为是劳财伤民,没有必要。这样,学生相互质疑,共同讨论,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师引导学生点评,第一轮决出1:1。第二轮双方各自选出队长从“IQ树”上摘取“开心果”并回答其中分值不同的题(创设为探究作铺垫之题。如:秦统一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决一雌雄。擂主产生,掌声鼓励!师适时进行忧患教育和挫折教育。并进一步拓展(投影仪显示:《秦长城》伴气氛音乐《长城长》):一个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力昌盛、人心所向、决策适当等)发扬“长城”精神对完成我国统一大业有何意义?(最后投影仪显示:一位旅美学者写的诗《我只有一颗心》,让学生齐读: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组织游戏、课堂小结  用气氛音乐伴“联想游戏”(要求:本课内容,首尾相连,不能重复。如:由秦王扫六合我想起了秦朝建立→由秦朝建立我想起了秦朝巩固措施……)让学生小结,旨在理解“六王毕、四海一”的内涵,实现自我建构。
4、故事信箱、延伸课堂(课外完成)  以范喜良口吻叙述修筑长城时发生的故事,寄给老师所设的历史“故事信箱”。
七、设计有感
1、突破了教材所给框架,立足现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效地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互相辉映,并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以学生质疑为“首”,师生互动为“身”,自我建构为“尾”,深入浅出地探索一个国家统一必须具备的条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升腾起爱国的激情,并憧憬未来祖国将是团结统一、国力昌盛之大国!这样的效果比教师“一言堂”要好千百倍。
2、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了“畅想天地”等开放式教学环节。从而不仅达到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之目的,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生存,学会创造”。
3、用“联想游戏”让学作课堂小结,以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意蕴,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估。“故事信箱”的课外作业设置,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其创作能力;增强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升华了主题思想——发扬“长城”精神,团结协作,努力进取,增强国力,为实现祖国统一从我做起。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教师更多的挑战。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了,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才能、调控机智、民主思想和交际能力、参与意识、人格魅力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有别于传统的挑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策略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都应该联合攻坚的问题,但只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成长,相信学生回报给老师的将是整个世界!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