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反思: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课讲解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对于生活环境学生都比较能理解掌握。而对于形态结构来说,又主要围绕着植物的根、茎、叶来讲解,这个是重点和难点。在讲根的时候,学生总认为根是吸收营养的。比如一开始介绍藻类植物时,学生也有这个定式思维,这个很好解释,只要让学生思考海带全身都是在水中的,那么营养的吸收是靠根状物还是叶状物,两者吸收程度哪个才能满足藻类的生长发育。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根状物是固定作用,叶状物是吸收作用。在讲解茎、叶是否有输导组织,只需让学生自己触摸苔藓和蕨类实物并折折植株的茎和叶,就能清晰地得出结论。不足之处在于与人类关系的讲解比较简单。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要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植物,并且了解这几种植物的作用,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做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加上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最后的总结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且意识到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从水生逐渐到陆地的,而且结构是有简单到复杂的,这样进化是植物更有利于适应环境。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反思
 一、教学构思: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追求这一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那么就很容易使这节课成为一节纯粹的介绍生物学知识的课,也容易走到“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法上,较难有新的突破。更易使教学方式模式化、陈旧化。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不是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采用讲学稿形式,先学后教、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老师有重点地讲课;同时还向学生展示观察丰富多样的实物,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分析,来判断这些植物的特征,从而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这样给学生一个自学机会,使他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认为是在帮老师做事,一定要做好,所以会更认真,更积极。
  最后,再对这三种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归纳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提出思考: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苦薛植物虽然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根、茎、叶内却没有导管吗?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思考、回顾,又有利于下节课的引入。
  二、本课可继续发扬的地方:
  1、采用讲学稿形式,先学后教、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老师有重点地讲课,因此效果较好。
  2、带了较多的生活中与本课相关的实物进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这节课我还为学生提供了较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好处是:
  (1)促进仔细观察,认真判断;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4)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兴趣及自信心。
  4、这节课教学方法开放、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锻炼了一定的能力,师生反映都较好。
  三、本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前未能亲自带领学生到野外环境观察、采集各类植物,这是很大的遗憾。
  2、学生自主练习时间还不够多,练习不够充分。
  3、学生参与活动应设计多点,尽量多让学生体会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老师的。
  4、问题的趣味性、贴近学生体验性还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还不够。
  5、应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来丰富城市学生的生物知识体验,尽量多展示直观实物。
  四、本课的困惑是:
  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地多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2、对城市学生来说,太多的生物他们没有见到过,知识基础较差,如何在上课时更好地弥补这个先天缺陷。
  3、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立足考试又是最合乎学生需要的。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