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 《毫米的认识》教学点滴


为了上好一节课,从备课环节到上课环节,我都用心的去设计:如何上好每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让学生学有所获。从教学设计到制作课件,我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认真的思考,最终定下了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导课环节很简单,从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引出我们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并引出测量工具“尺”,从而引入第二环节的探究新知部分:1.认识1毫米:a.找一找尺子上的1毫米。b.动手画一画1毫米。c.估一估学具袋中的物品哪些大约是1毫米。D.夹一夹1毫米物品。E.手势表示1毫米。(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1毫米。)2.找一找生活中的毫米知识,认识几毫米。3.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毫米知识。4.动手画10毫米,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第三环节的巩固练习环节分为5步:1.认识尺子上的毫米知识。2.填空。3.画一画20毫米、32毫米。4.判断对错。5.计算。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了帮小马虎改日记。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从“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尝试练习——拓展延伸——学习小结——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三四班试讲了一节,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并及时地改了过来,一节课讲下来也比较顺利,效果较好。
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从上好一节“实惠课”的立足点出发的,让学生学有所获,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认识1毫米,几毫米,在此基础上通过画一画10毫米,自己得出1厘米=10毫米,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一节课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