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习时间的增长,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出现了复习疲倦的状态,很多以前会的习题,也会出现因看错数字,或者看错单位而出现错误的现象。比如:在计算题中,有学生把24+28,竟然会写成24+25,这就是学生专注力不够造成的,或者总认为自己这也会,那也会,就会眼高手低,麻痹大意出现这样抄错数字的现象。
复习期间每个老师都会把课堂安排地满满的,都希望能够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重点习题讲过一遍又一遍,生怕还有孩子不懂不会。总希望孩子们期末能够考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但是学生在学校里却要饱受很多试卷的冲击,真的达到了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状态。现在最好的状态就是调整学生和自己的心态,让课堂慢下来,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的能学到心里去,起到真正的复习效果。
讲练结合,甚至加入一些趣味的课堂游戏,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不然天天让孩子们做试卷,孩子们怎么不因心情和学习态度问题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现象。
比如:我们的习题上出现了这样的大情境习题:延时服务——走进解决问题
自2019年10月8日以来,郑东新区启动了中小学午餐配送和延时服务,为家长解决了“四点钟问题”孩子们在学校里不仅就餐愉快,也体验到了各种各样的社团课程,延时服务里还藏着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食堂的师傅运来了100分午餐,一班领走了38份,二班领走了30份。两个班一共领走了多少份午餐?三班还需要36份午餐,剩下的午餐够不够?
这时候学生算出了一班和二班一共领走的午餐是38+30=68(份)。那么剩下的就是100-68=32(份)。但是这道题把领走的和剩下的合在一起,学生就完全读不懂题目意思了,于是就出现了有学生写成了领走了32份,而且再把23和38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出现剩下的午餐不够的情况。
改进措施:针对这样的习题,我们课堂上要强化学生进行画图来解决问题。我首先给学生示范如何画出一班领走的午餐数量。接着再画出二班领走的午餐数量,这样就会出现求出一班和二班一共领走的午餐数量,接着再去计算两个 班领走之后剩下的午餐数量。
图形结合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思维更灵活。接着利用直观图形来理解空洞的文字介绍,学生会感到更加有趣。也更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解决问题的直观模型。
比如:打扫卫生时,有4位同学负责擦桌子,如果每人擦9张,还剩2张桌子没人擦,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这道题学生的错误是有学生写成了2×9=18(张)。我经过访谈才明白,这是因为学生只看到了剩下两张没有擦,认为是9个人擦一张桌子,于是就出现了错误现象。
解决这道题,我画出了圆形图,每个人擦9张,用9个圆代替,然后画出四组,就出现了4个9的现象,这就是题中的4位同学负责擦桌子,每人擦9张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会算出一共擦了4×9=36(张),但是学生算到这里还没有结束,那是因为还有2张桌子没有人擦。还要把剩下的桌子再加上才可以。
改进措施:启发学生可以画图来理解图意,再就是让几个学生进行模拟在班级里进行操作。低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很多情况下都要现场做一做,画一画,让学生从直观感知中获得一些经验,然后再去理解文字信息,才能促进学生对题意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有些操作习题,在我们成人眼里似乎很幼稚,很可笑。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恰就是这样的简单操作能够冲破孩子的那层思维窗户纸,让学生 眼前一亮,从而冲破思维障碍。
读懂学生思维,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师生更加和谐地去互动,去帮助学生学好,学懂,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