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反思


1.充分回忆是基础,讨论交流为前提
整套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编排,是按照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而本节内容是对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充足的回忆时间。关于这一点,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尤须重视,以该部分内容例1的第一个问题为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生开始的回忆通常是“点状”的,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逐步呈现出“线性”,这是开展后续学习的基础。在以问题形式出现的教材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例2、例4)中,应充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这一环节可以看作是每个学生单独回忆的知识由“线性”进一步走向丰富的必要前提。
2.适度引导是关键,比较沟通是重点
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适时适度加以引导。仍以“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例1教学来说明,在充分回忆和讨论交流的环节之后提出问题:“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引导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在第一部分内容的例3、例4的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图形之间的比较和沟通,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都呈现出极强的系统性,充分理解内在的关系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知识的比较和沟通上,还有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图形的运动”中的例1,教师可结合实例,通过对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和缩小各自特点的比较说明,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3.发展能力是方向,构建网络为目的
在对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指导方向,结合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特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点体现出来。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呈现,可以看作三条主线,其后又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点,这种表现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部分最为突出。教师可充分利用知识特点,以“数形图”或“表格”的形式直观呈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并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