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资料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课标解读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 特级教师 李洪祥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课标解读】
本专题包括两项主要内容: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与父母”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正因为父母无私地养育了孩子,所以孩子理应理解、体谅和孝敬父母。这既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开始,孝德就被人们当作“仁之本”。“百善孝为先”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最根本的道德信条。今天,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首先就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会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充满爱心。孝心需要行动。父母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杯水、一句问候,妈妈买菜回来,主动把菜接过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行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事不在大小,关键在行动。一个不能孝顺、尊重父母的人,往往是个品德低劣的人,也不能处理好与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也不太可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甚至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
孝敬父母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的种种辛劳,理解父母对儿女生命的关爱,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分担他们的辛劳和负担,独立地做一些事情,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其主要责任在父母,但也不可忽视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另外,帮助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对于家庭文明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甚至和父母顶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关系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就“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展开讨论。具体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两代人的心理差异。父母和子女产生矛盾,主要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引起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有一句外国谚语说:“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形象地描述了两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在思想观念上,子女比较开放,喜欢追求新事物,易于接纳新观念,有较大的创造性倾向,但稳定性较差,易变且多变,而父母则较为保守,讲求实际,不喜欢追求时髦,倾向于保持传统习惯;在行为方式上,子女爱突破传统习惯,讲究与时代接轨,灵活性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往往冲动而急躁,而父母做事则谨慎、沉稳,讲求踏实,注重质量,不愿冒险,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
第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中学生感到自己一天天在向成年人靠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这时,他们总是希望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大人”的地位,希望父母像尊重一个“大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和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看法。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由于习惯和责任,父母往往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加以管教。过多的管教,难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觉得父母越来越“罗嗦”,父母则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听话”。再加上和父母在心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同龄伙伴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在许多方面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以引导学生从做子女的角度,就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探讨。其要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是理解父母。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即使对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有时也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生怕他们处理不当,出了毛病,影响了前途。这在子女看来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但这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由衷之爱。特别是现在中学生的父母,一般都是40多岁。他们这一代人,大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从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他们都深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趁着今天安定的局面,他们不仅自己勤奋工作,补偿失去了的年华,而且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再有那么多的坎坷、曲折。
二是尊重父母。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逆反”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最起码,对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如果一听到父母的不同意见就反感,就觉得“烦死了”,那怎么谈得上进一步去寻找共同的语言呢?有人觉得,父母讲来讲去都是“过去”的老一套。其实,“现在”总是从“过去”发展而来的,不了解过去就难以深刻地认识现在。俗话说:“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这就是因为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许多知识和经验都是从前人那里间接获得的。父母讲的“老一套”,正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结晶,对子女具有“温故而知新”的宝贵作用。中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尽管独立意向的产生使他们不想事事依赖父母,但是毕竟社会阅历少,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但往往存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好走极端;他们虽然富有幻想,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在这种动荡不定的心理发展时期,就更需要父母的教诲和指点。
三是积极沟通。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那篇亲情浓郁的散文《背影》。作者在临别时父亲送他上火车之前,他还曾暗暗讥笑父亲的“迂”,但是当父亲为了替儿子买几个桔子,费力地穿过铁路,爬上爬下时,作者终于望着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而且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自咎和追悔。我们在被其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离别时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为什么平时不积极与父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呢?但愿我们的中学生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遗憾。应当经常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父母帮助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出出主意。也可以同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的看法,这样在感情上融洽一致,思想上就容易消除分歧,获得共同的语言。要相信,每一次沟通的努力都会促进信任、加深感情。
必须指出,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孝敬父母,与父母沟通起来就没有障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平等沟通,是孝敬父母的表现。有些中学生不能与父母进行平等地沟通,甚至公开顶撞父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父母为他们的成长和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如果这些中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在生儿育女的人生道路上的不容易,他们就会明白,对父母的不尊敬,是怎样的一种不可饶恕的事。
在教学中,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体会家长辛勤经营家庭的用心与困难,树立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在分享家庭温暖中,展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学习本专题的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和引导学生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是如何爱护家庭环境,如何帮助父母和关爱父母,分享快乐与经验。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法,把家长请来或让几个学生扮演家长的角色,用具体的情境来说明他们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经验。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式。
本专题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树立家庭中的正确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培养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增强调适逆反心理的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懂得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明确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和长辈。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知道子女应与父母平等沟通。明确与父母沟通的大致程序。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