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解决一道题并不难,讲解一道题也很容易。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
学生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拓展题:某校今年有学生总人数是1040人,比去年增加了4%,期中男生增加了10%,女生减少了5%,去年女生有多少人?
全班27人,3人能找到某学校去年的人数,另有8人能够尝试解决(未果)。
在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道题时,又有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前两个信息,找到去年的人数。此时我让其中一个学生讲解,得出:1040÷(1+4%)=1000(人)。此时,接着引导学生,由此还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能很轻松的想到:今年比去年多40人。
接下来,这道题真的进入了瓶颈。该从哪里下手?用方程?还是算式?很明显,接下来用方程还是可以解决的。但,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似乎不容易找到。我该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
放下练习册,我随即询问两名学生昨天零花钱的数额,道冬阳同学有10元零花钱,王宇恒有12元零花钱。接着我给出一个假设并提出问题:如果今天道冬阳的零花钱增加了5元,王宇恒减少了3元。今天他们俩的零花钱,比昨天多多少元?
问题一出,从大部分学生口述方法的方法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想法。随机点了一名学生:(10+5)-(12-3)=3(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我随之又提出问题?在一刻钟后,我听到道文涛的回答:5-3=2。我看着他,没有给予评价,但同学们却已经开始思考他答案的正确与否。看着一部分学生了然于胸,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我邀请道文涛同学给大家讲解。
“把道冬阳今天多出的5元,分出3元给王宇恒补上,这样他今天的零花钱就和昨天一样多了,而道冬阳剩下的2元就是他们俩今天比昨天多的零花钱。”道文涛兴奋的边解释,边走到讲台上画图演示着。
贴近生活的情境,简单直观的图示,孩子们轻松的理解着。转回到这一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启发?能不能由这么一个简单的思路,作为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日常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及独立思考,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