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解读稿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
相关内容: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解读:
分解知识:
“三位数”并不是特指的三位数,而是不超过“三位数”,因此“一位数乘三位数”可以分解为“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三位数”。
“乘法”可以分解为: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0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估算”可以分解为:加法估算、减法估算、乘法估算和除法估算。
“算法”可以分解为:摆小棒,拆数,竖式等。
“简单问题”可以分解为:一步或两步。
分解认知行为:
“能计算”可以分解为:会用竖式计算,会说出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交流”可以分解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可以分解为: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解读:
分解知识:
“多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位数和三位数。
“计算过程”可以分解为:摆小棒,尝试计算等。
“计算方法”可以分解为:竖式的书写格式,乘的顺序,进位方法,积的定位等。
分解认知行为:
“经历”可以分解为: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体会,发现等。
“解决”可以分解为:会依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会解答置于现实情境中的乘法问题。
依据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二小节《笔算乘法》的例1。例1是教学不进位乘法,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由此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试做、交流各自算法、共同研讨等方式,使学生经历不同算法,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从而探寻出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本课时是笔算乘法的开始,是乘法计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不同算法,掌握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感受、内化算理。
依据四: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在本单元第一小节已学会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分析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尝试交流不同算法,概括出较优算法。
(二)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会估算例1的结果,并会说出估算的方法。
2.会用摆小棒、画图、连加、拆数等方法独立试做例题,并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会识别算法的优劣,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经历、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
3.在老师引导示范的基础上,会书写乘法竖式,会用一位数因数分别乘两三位因数的每一位数,并把积写在相应的位置(会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任意两、三位数),会说出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4.会依据问题情境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体会乘法计算不是孤立存在的;会用一步乘法或加法解答置于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
2.通过观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来检测目标2。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3、4。
评价样题
1、列竖式计算。
21×4          221×4
2、解决问题。
三年级有三个班,每个班都画了113幅作品。请你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三、教学流程预设
  本节课共分五个教学环节:口算练习,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反馈练习,巩固新知;总结激励,内化新知。
(一)口算练习,复习铺垫
   教学笔算乘法需要有口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要有机结合,本环节安排了6道口算,2道估算,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提供数学情境,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部分达成教学目标4)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第一层次:列式并估算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列出算式,师板书,生说出列式理由。
2.让学生估算结果,并说出估算方法。
(达成并检测教学目标1)
第二层次:独立尝试算法,感受算理
学生用摆小棒、画一画、拆数等已有经验独立尝试不同算法,感受、经历算理的形成过程,教师巡视、启发、指导学生的不同算法。
   第三层次:交流评价,内化算理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算法,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师板书,让学生识别,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引导学生不断经历、不断反思,自觉修正、内化算理。
(达成并检测教学目标2)
   第四层次:规范基本算法
第一次接触笔算乘法,师需边讲解边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先写第一个因数,接着写“×”,然后写另一个因数,注意两个因数数位要对齐,最后划一横线,横线长短要适中。
   在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一位数的因数要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字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并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得出较简单的书写格式,师板书示范。
   第五层次:总结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适时揭示课题。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23×2      123×2            
全班齐练,两生板演,集体订正(订正结果,口述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判断对错。
  21
× 4
  25
  
  

(   )
  

  43
× 2
  86
  
  

(   )
  

  312
×  2
   24
  
  

(   )
  

  
   
  
  
(达成教学目标3)
3.解决问题。
外国语小学和实验小学平均每个学校都上交了342幅绘画作品,两个学校一共交了多少幅绘画作品?
       (达成教学目标4)
  (五)总结激励,内化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