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记 《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来辨认它们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达到自学检测的目的。接着给学生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电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讨论有几种连接方法,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让学生到台前将自己的设计图展示给大家看,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有问题的电路提出改正一件。加深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出一个串联电路,并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并通过学生实际动手实验学会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探究出了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教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判断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预期目的。当然通过这节课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学生上实验课时,学生的动手欲望很强,老师讲多了学生不愿意听。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少讲,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我上这一节内容时我就会把前面的自学检测部分溶入到学生设计电路中去,先让学生设计电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说说它是个什么电路,并说出依据。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二是发现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较差,导致花的时间长。今后一定要多让学生多做实验。对差点的学生多辅导。
三是实验室的仪器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要求,达不到实验探究目的。如:让学生接一个串联电路,学生接的是对的,但合上开关大多数都不亮,有的只有一个灯亮。主要原因是电源输出电压过低,调高了又把灯泡烧了。还有的是元件焊接处松动等问题。因此,老师要通过演示来引导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探究。并希望学校即时解决实验仪器老化等问题。
《串联和并联》的教学反思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教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而在《串联和并联》电路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一改旧教材教师演示为学生设计、演示,教师引导从而区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做法,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判断,找规律,然后由学生想、画,做做看,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认识,通过对比实物图、电路图、定义、特点、应用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几年了,它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促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一节《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公开课,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后的反思体会。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指向促进人的发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协调去确定:知识与技能: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连接并联电路和区分串并联电路。教学重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和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首先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要贴近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其次要紧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发展水平;第三,注意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现三维目标内在统一;最后还要留给教师开发拓展教学内容和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即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主动性的统一。3.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要贴切,运用要有科学性、艺术性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原则,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经过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从而体验到参与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乐趣和成功感。4.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如下大体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利用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设计电路图。小组讨论。(3)小组利用自己小组设计出来的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各小组的实验中。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4)请两个学生出来连接电路,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正确连接串联电路的步骤方法。(5)让小组选代表归纳串联电路的特点,不完整老师引导学生补充。(6)引导学生设计出另一种电路图(并联电路),并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老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各小组的实验中,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7)请两个学生出来连接电路,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正确连接并联电路的步骤方法。(8)让小组选代表归纳串联电路的特点,不完整老师引导学生补充。(9)让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10)学生自由提问,说出实验中还发现的问题。(11)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老师评价学生实验中的表现,侧重对学生实验过程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5.为了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所做的安排(1)安排四个学生共同使用一套器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互相交流与合作,培养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更多学生,包括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2)先只给学生每组一个开关,然后在后面再给两个开关给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小组连接并联电路。这样做有利于降低难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由浅到难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调动能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其他同学。(3)课室和座位的安排四个学生围成一组面对面而坐,便于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二、本节课后的反思和体会通过教学,我有下面的反思和体会:1.在探究式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的困难、关注困难的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2.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应一包到底,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大胆放给学生去探究,完全解除教师的"指挥棒",让学生在"实验课题"的统领下,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认知规律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整个教学的发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问题。3.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统一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着重处理好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4.分清知识直接"给"学生和"引导"学生的区别,教给学生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应把注意点放在自己身上,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教师应随机应变,不能过分的依赖教材,关键是要看到每一节课的教育价值,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要能根据不同班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不宜过多。5.实验探究课中存在的问题(1)时间问题: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再加上学生这么大面积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间变成了突出问题。传统课堂40分钟,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要进行大面积完整的探究活动,80分钟一节课或者将两堂课连在一起上比较合适。(2)控制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再加上五六十人一班,活动空间又那么小,教师组织起来就非常费劲,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场面。那么这时候就出现了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了。建议最好在分层教学或者小班教学比较适合。6.课内、课外相结合,构建合理、科学、多种多样的学生评价体系与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不同,不要把探究的结论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出的学习状况,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步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给以充分重视的同时,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多一些课外小制作或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以致用,并将其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中来,改变以往只凭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单一评价方法。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导入部分:(课件展示城市夜景,节日小彩灯)生活中的电路由很多用电器组成的,这些用电器是怎样连接的呢?设计目的:生活中电路有很多用电器,学生比较熟悉,但它们怎样连接,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神秘。通过以上导入,让学生知道这么神秘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利用课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设计一个电路,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问题提出后,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2分钟后有80﹪的同学设计出了一个串联电路,还有七八个设计出了两种电路:一种串联、一种并联。接着用投影展示了三个同学的设计作品,以便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
这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一是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入手,反应了他们旧知掌握的不理想、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还没养成;二是设计出的电路单一,是典型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估计有部分同学是看教材而画出的,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我所期望课堂生成没有出现:利用学生画图中的错误来一次引导。
第三个环节是认识串联电路的特点。先用课件说明:1、连接电路应注意的问题;2、先摆放好元件,进行构思;3、按一定的顺序连接。接着是分成12个小组进行实验,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灯亮了以后,欢呼雀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串联电路的三个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干扰、开关的作用。
在认识“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时,因为怕学生自己动手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是利用课件完成的,学生印象不深;在认识“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时,学生由于没有相应的经验,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差,不能理解,举例“从学校到家有几条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探究“串联电路用电器相互干扰”,让学生动手操作: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立即不工作。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现象明显,结论唯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是认识并联电路的特点。历年学生连接并联电路时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短路。因此我先用课件演示并联电路的接法。学生连接好后,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开关的作用、电流的路径、用电器互不干扰。在学生探究用电器互不干扰时,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依然亮着,学生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
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展示三幅图片,节日用的小彩灯、街上的路灯、客厅的用电器,让学生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从学生掌握的情况上看,他们判断串并联的主要依据是“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干扰”,因为这个知识点容易理解,并且学生是从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结论,印象深。基本上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综观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和学生分组实验,比较先进和充实;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已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实际应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没有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学生应有的思维训练没达到,少了课堂生成的精彩;二是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对每种电路的特点只是了解,对每种电路的变式没见过,在课后应安排一节习题课,充分地训练,以便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