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的一个内容。在本套教材的各册内容中都设置了独立的单元,即”数学广角”,其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学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现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本节课是教材中的例1,例1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的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我认为编排在这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几个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也积累些解决问题的簽略。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策略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但不管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特别是这样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成功的地方:
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我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找规律、数线段”的探究过程,再回归生活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心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3、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2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3个点和4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后遗憾的地方:
新课标下的课堂追求的是课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节课,学生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好多遗憾的地方。
没有充分掌握自己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在备课时我考虑多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照顾中下生,因为有点难度。既然已编入了教材,就应让所有的学生能接受它,所以我侧重于书本上的基本解法的教学。其实就这个知识点应该和学生以前学习的“数线段”、“数角”等类似,大部分学生有这个知识基础,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于这种题目简直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连想都不用想的”来看待了。
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处理得还不够到位。如:创设情境:用卡片上的8个点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学生出现了很多种答案,而正确答案只有1个。这正如我的课前预设:需要化繁为简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其实我应该放弃预设,大胆的生成,让它作为一种好方法存在。
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中共舞,这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
航空港区领航学校南校区 李丹